詩詞典故·虎皮付伊川
【出典】 宋·朱熹(輯)《二程語錄》卷一七《傳聞雜記》:“橫渠昔在京師,坐虎皮說《周易》,聽者甚眾。一夕,二程先生至,論《易》。次日,橫渠撤去虎皮,曰:‘吾平日為諸公說者,皆亂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橫渠乃歸陜西。”《宋史》四二七《程頤傳》:“程頤……世稱伊川先生。”
【釋義】 北宋道學家張載(橫渠)在汴京時坐在虎皮上講解《周易》,聽眾很多。后來洛陽道學家程顥、程頤(伊川)與張論《周易》,使張大為佩服。他撤去自己講課時坐的虎皮,對二程心誠悅服,后多用作勇于服善之典。
【例句】 ①撤我虎皮,讓君牛耳,難道兩賢相厄哉。(劉克莊《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2595)這里用“撤我虎皮”之典,表示自己佩服“吳叔永尚書”,應把第一位讓予吳。②錦袍奪去饒之間,虎皮撤起付伊川。剩空身,無長物,可飛仙。(劉克莊《最高樓·乙卯生日》2636)這里用“虎皮撤起付伊川”之典,表面之意是佩服少年們超過自己,實際上是牢騷語。因此才有“剩空身、無長物、可飛仙”三句。
上一篇:典故《虎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虎符》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