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若木
【出典】 《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灰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晉·郭璞注:“生昆侖西附西極,其華光赤下照地?!鼻濉ず萝残小豆{疏》:“若,《說文》作叒,云‘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楚辭》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消遙以相羊?!睎|漢·王逸注:“若木在昆侖西極,其華照下地?!睎|漢·許慎《說文解字》卷六《林部》:“叒,日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卑矗簠?,同“若”;榑桑,即“扶?!?。
【釋義】 若木為神話傳說中的大樹,生長于西方日落之處;《說文》認(rèn)為若木即生長于東方太陽升起處的扶桑,后常作為詠日之典。
【例句】 ①南極仙翁,占太微元蓋,洞府為家。身騎若木倒景,手弄青霞。(洪咨夔《漢宮春·老人慶七十》2464)這里用“若木”表現(xiàn)南極仙翁的神仙身份,近而以仙翁喻指壽主。②疊疊仙韶九奏,知春到、人間多少。蓬萊外,若木扶疏,萬年枝上長好。(趙以夫《萬年歡·慶元圣節(jié)》2660)這里的“若木”指生于東方太陽升起之處的神樹。此詞賀宋理宗趙昀生日。詞中以日象征皇帝,故而言及若木。
上一篇:典故《色斯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若耶溪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