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黜
【出典】 《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釋義】 春秋時,任法官的柳下惠三次被撤職。《論語》記述此事,稱為“三黜”。宋詞中常用作官場失意、罷官退居的典故。
【例句】 ①三黜歸來,飯疏食、渾無慍色。(劉克莊《滿江紅·四首并和實之》其二2614)這里用《論語》語,自敘罷官退居后的放達情懷。參見“三仕三已”條。②若把士師三黜比,老子多他兩度。(劉克莊《賀新郎·再用前韻》2630)這里用柳下惠三黜事為襯托,敘寫自己多次罷官退居的經歷。
上一篇:典故《三雍奏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僧老木蘭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