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雞口牛后
典源出處 《戰國策 ·韓策一》:“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曰:‘……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竊為大王羞之。’ ” 《史記·蘇秦列傳》亦載。
釋義用法 雞口雖小,是進食的,牛后雖大,是排泄糞便的; 所以蘇秦對韓宣王說“寧做雞口,不做牛后。”后以此典借指寧位小而尊,勝過位高而受人支配。
用典形式
【牛后】 唐 ·元稹:“那能作牛后,更擬助鴻基。”
【牛后人】 宋·黃庭堅:“聽它下虎口著,我不為牛后人。”
【作牛后】 宋·蘇軾:“況瞋蘇子鳳咮銘,戲語相嘲作牛后。”
【寧為雞口】 宋·陳師道:“寧為雞口官無小,欲試牛刀久要新。”
【雞口牛后】 宋·陳師道:“固知雞口羞牛后,不待鳴群已可驚。”
上一篇:詩詞典故《鯤鵬萬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雞犬飛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