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李膺龍門
典源出處 《后漢書 · 黨錮列傳》:“是時(shí)朝庭日亂,綱紀(jì)頹弛,膺獨(dú)持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弊⒃唬骸耙贼~為喻也。龍門,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絳州龍門縣。辛氏 《三秦記》 曰‘河津一名龍門,水險(xiǎn)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shù)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也?!薄妒勒f新語·德行》亦載。
釋義用法 后漢末期朝政紊亂,法度廢弛,李膺 (字元禮) 在那種情勢(shì)下能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受到士人的擁戴,被他接待汲引的人,感到如同魚登上了龍門一般。后用此典表示受到德高望重的人接納而感到榮耀; 也用來稱頌接納獎(jiǎng)掖自己的人。
用典形式
【龍門】 唐·杜甫:“鳳穴雛皆好,龍門客又新?!彼?·歐陽修:“名高場(chǎng)屋已得雋,世有龍門今復(fù)登?!彼巍り懹危骸奥牱ü砩癍h(huán)麈尾,質(zhì)疑英俊集龍門?!?/p>
【李門】 唐·杜正倫:“李門余妄進(jìn),徐榻君恒設(shè)。”
【登門】 唐 ·韓愈:“濡沫情雖密,登門志已遼。”唐 ·李商隱:“登門慚后至,置驛恐虛迎。”
【登龍】 唐·權(quán)德輿:“感恩再登龍,求友皆斷金?!痹?·陶宗儀:“戲馬臺(tái)荒,登龍人老,往事休追惜。”
【膺門】 唐 ·杜牧:“吠聲嗾國(guó)猘,公議怯膺門。”唐 ·趙嘏:“登龍不及三千士,虛度膺門二十春。”
【見李膺】 唐·杜牧:“此意無人識(shí),明朝見李膺?!?/p>
【龍門主】 唐·白居易:“久作龍門主,多為兔苑賓。”
【李膺客】 明 ·高啟:“何必更區(qū)區(qū),求為李膺客。”
【登龍賓】 唐·孟郊:“方知戲馬會(huì),永謝登龍賓?!?/p>
【李膺門館】 唐·王季友:“于何車馬日憧憧,李膺門館爭(zhēng)登龍?!?/p>
【元禮許登門】 唐·劉禹錫:“士安曾重賦,元禮許登門?!?/p>
【龍門屬李膺】 金·元好問:“一世龍門屬李膺,待君提拂遂騰升。”
上一篇:詩詞典故《李廣數(shù)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李賀詩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