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昆明劫灰
典源出處 《初學記》卷七引晉·曹毗 《志怪》云:“漢武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試問西域胡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后漢明帝時,外國道人人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胡人云:“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余。’乃知朔言有旨。”晉·干寶《搜神記》亦載,文同。《三輔黃圖 · 池沼》:“ 《關輔古語》曰: 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問東方朔,東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問胡人,胡人曰:‘劫燒之余灰也。’”南朝梁·慧皎 《高僧傳》卷一:“又昔漢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問東方朔。朔云:‘不委,可問西域人。’后法蘭既至,眾人追以問之,蘭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
釋義用法 傳說漢武帝開鑿昆明池時,挖到池底盡是黑灰,問東方朔,說不知,要問西域胡人,至漢明帝時,有外國僧人 (一說名法蘭) 來,問他,他說是世界毀滅時大火焚燒,這些黑土就是劫火燒后的灰燼。后以此典指兵火、戰亂后的遺跡; 也借指災禍等; 又用以形容天地、世界的變化。
用典形式
【灰劫】 唐 ·杜甫:“藥囊親道士,灰劫問胡僧。”
【池灰】 唐·任希古:“岸珠淪曉魄,池灰斂曙煙。”
【劫灰】 唐 ·鄭愔:“舊苑經寒露,殘池問劫灰。”宋·張元干:“萬事付杯酒,百年俱劫灰。”宋 ·范成大:“茲巖何時鑿,閱世幾劫灰?”清 ·劉獻廷:“乾坤不肯留殘照,海岳無以問劫灰。”清·秋瑾:“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劫塵】 清·錢謙益:“秋老鐘山萬木稀,凋傷總屬劫塵飛。”
【劫火燒】 宋·王安石:“遙知宴坐無余念,萬事都從劫火燒。”
【劫灰池】 唐·元稹:“僧餐月燈閣,醵宴劫灰池。”
【劫后灰】 清·秋瑾:“頭顱肯使閑中老,祖國寧甘劫后灰。”
【昆池灰】 清·納蘭性德:“世事看弈棋,劫盡昆池灰。”
【昆明灰】 北周 ·庾信:“無勞問待詔,自識昆明灰。”元 ·王惲:“白發歸來,昆明灰冷,十年一夢無蹤。”
【昆明劫】 清·錢謙益:“昆明劫后鐘聲在,依戀湖山報夕曛。”
【辨沉灰】 唐·宋之問:“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灰劫昆明】 宋·范成大:“安流視巫峽,灰劫笑昆明。”
【池辨燒灰】 唐·蘇味道:“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燒灰。”
【劫石成灰】 唐·李白:“留歡若可盡,劫石乃成灰。”
【劫未成灰】 宋·陸游:“人皆有舌是非在,劫未成灰時世長。”
【昆池劫灰】 唐·李商隱:“漢苑生春水,昆池換劫灰。”宋·陸游:“一年光景煩君看,何怪昆池有劫灰。”
【昆池劫墨】 清·王鵬運:“最銷凝,昆池劫墨,石鱗泣,秋棱荒水。”
【昆明初劫】 元·王學文:“乾坤桑海無窮事,才歷昆明初劫。”
【昆明劫灰】 唐·韓偓:“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宋·陸游:“盛衰自古無窮事,莫向昆明嘆劫灰。”
【黑土成灰】 清·顧炎武:“蒼松長化石,黑土乍成灰。”
【寒灰劫盡】 唐·李商隱:“寒灰劫盡問方知,石羊不去誰相絆?”
【胡僧話劫灰】 唐·李商隱:“年華若到經風雨,便是胡僧話劫灰。”
上一篇:詩詞典故《昆侖仙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李廣數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