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曾母投杼
典源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 (zhu) 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新序·雜事》亦載,“費人”作“鄭人”。《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亦載。
釋義用法 曾參本是賢人,有與其同名者殺人,結果三次“曾參殺人”的傳言竟使最了解他的母親也相信了,乃至越墻逃走。后用此典形容流言可畏。
用典形式
【投杼】 唐·李白:“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清·陳夢雷:“君思本自同慈母,投杼何堪眾口傳。”
【投梭】 明 ·徐渭:“投梭賢母誤,避杖走兒狷。”
【曾家機】 唐·白居易:“曾家機上聞投杼,尹氏園中見掇蜂。”
【慈母疑】 唐·李端:“伯奇掇蜂賢父逐,曾參殺人慈母疑。”
【讒言三及】 唐·李白:“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讒言三至】 三國·曹植:“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三言移曾母】 宋·陳師道:“三言移曾母,投杼公何如。”
【曾參不殺人】 唐·元稹:“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
上一篇:詩詞典故《敝帚千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朝衣東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