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伯玉知非
典源出處 《莊子 ·則陽》:“蘧(qu) 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 (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薄痘茨献印ぴ烙枴罚骸肮兽静衲晡迨兴氖拍攴?。”
釋義用法 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常反躬自省,善于改過。往往一開始時以為是對的,而結束時便知道是錯的了,即五十歲 (或六十歲) 時就認識到自己四十九年 (或五十九年) 來言行之非。后用此典指人回首往事,有所覺悟而知昨日之非。也因稱五十歲為知非之年。
用典形式
【知非】 唐 ·杜牧:“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彼?·陳瓘:“往事元無是處,何須待回首知非?”
【蘧非】 唐 ·張祜:“郗吊終須得,蘧非誓欲懲。”
【伯玉年】 唐·張祜:“伯玉年將近,宣尼易未弘?!?/p>
【悟前非】 唐·白居易:“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
【慕蘧瑗】 明 ·高啟:“回頭悟前非,更名慕蘧瑗。”
【五十知非】 唐·李白:“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蘧璦知非】 宋·蘇軾:“蘧瑗知非我所師,流年已似手中蓍?!?/p>
【三十九年非】 宋 ·王安石:“身世自知還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彼巍?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xinqij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辛棄疾:“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p>
【四十九年非】 唐·駱賓王:“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宋 ·李諒:“首開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宋·蘇轍:“自恨尋山計苦遲,年過四十始知非?!?/p>
【知非慚衛蘧】 宋·蘇軾:“吾年凜凜今幾余,知非不去慚衛蘧?!?
上一篇:詩詞典故《伯奇掇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伯龍受鬼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