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尺箠平虜
【出典】 《舊唐書》卷一○四《封常清傳》:“十四載,入朝,十一月,謁玄宗于華清宮。時祿山已叛,玄宗言兇胡負恩之狀,何方誅討?常清奏曰:‘祿山領兇徒十萬,徑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于闕下。’玄宗方憂,壯其言。”
【釋義】 箠,即馬鞭。天寶年間,安祿山叛亂,伊西節度使封常清對唐玄宗說:“募驍勇,挑馬箠渡河”即可殲敵。后世因用作詠抗擊侵擾的典故,常用來形容唾手克敵的氣概與韜略。
【例句】 ①君王天縱資仁武,要尺箠平驕虜,思得英雄親駕馭。(張孝祥《青玉案·送頻統轄行》1716)這里借以表現君主有意驅逐金兵。②尺箠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無路踏云車。(石孝友《水調歌頭》[男兒四方志]2047)這里借以表現自己有克敵致勝的武功、韜略。
上一篇:典故《尺捶量》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尺素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