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終焉計
【出典】 《國語》卷一○《晉語四》:“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于桑下。”《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劉慧斐傳》:“慧斐少博學,能屬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參軍。嘗還都,途經尋陽,游于匡山,遇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有終焉之志。因不仕,居東林寺。又于北北山構國一所,號曰離垢園,時人仍謂為離垢先生。”
【釋義】 終焉計,指養老安身的打算,也指終老隱居的安排。
【例句】 ①東山未辦終焉計,聊爾西來。(賀鑄《羅敷歌》[東山未辦終焉計]528)這里的“終焉計”指隱居的計劃。言自己所以西來是因為關于歸隱的計劃還未籌辦好。②留深意,溫柔鄉里,自有終焉計。(賀鑄《點絳唇》[十二層樓]530)這里的“終焉計”指終老計。言自己不再考慮出仕進取只在“溫柔鄉”(指醇酒婦人)了此一生。③做個終焉計,誰羨五湖游。(袁去華《水調歌頭》[天下最奇處]1493)這里的“終焉計”系指終老的安排。作者浪游已久,已感厭倦,因而希望能早日定下終老之計。
上一篇:宋詞典故《織錦新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終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