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連理芳枝
【出典】 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怒,王囚之,論為城旦。……俄而憑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唐·孟郊《感興》詩:“昔為連理枝,今為斷弦聲,連理時所重,斷弦今所輕。”(見《全唐詩》卷三七三)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見《全唐詩》卷四三五)
【釋義】 《搜神記》寫韓憑夫婦死后,兩墓各生大梓一棵,屈體相就,樹枝交錯連生,借以謳歌生死不渝的愛情。中唐詩人因用“連理枝”喻指恩愛夫妻或相戀情侶。后人沿用為典。
【例句】 ①王公子,青春更才美,風流慕連理。(董穎《薄媚·第七煞袞》1167)這里用“連理”喻指情侶。②怎忍長亭,忽忽頓分連理。(陸游《雙頭蓮》[風卷征塵]1599)這里用“分連理”追憶同所歡告別的情景。③將終怨魂,何年化、連理芳枝。(史達祖《于飛樂·鴛鴦怨曲)2331)這里用韓憑夫婦死后化相思樹及鴛鴦事以切詠鴛鴦。④連理愿為比翼,問因甚寒城獨自花。(張炎《瑤臺聚八仙·詠鴛鴦菊》3499)這里用本典表示鴛鴦菊本該成雙成對。
上一篇:宋詞典故《車茵污》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遏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