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耆英
【出典】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元豐五年,文潞公以太尉留守西都,時富韓公以司徒致仕,潞公慕唐白樂天九老會,乃集洛中公卿大夫年德高者為耆英會。以洛中風俗尚齒不尚官,就資勝院建大廈曰耆英堂,命閩人鄭奐繪像其中。時富韓公年七十九,文潞公與司封郎中席汝言皆七十七,朝議大夫王尚恭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趙丙、秘書監劉幾、衛州防御使馮行已皆年七十五,天章閣待制楚建中、朝議大夫王慎言皆七十二,太中大夫張問、龍圖閣直學士張燾皆年七十。時宣徽使王拱辰留守北京,貽書潞公,愿預其會,年七十一。獨司馬溫公年未七十,潞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狄兼謩故事,請入會。溫公辭以晚進,不敢班富、文二公之后。潞公不從,令鄭奐自幕后傳溫公像,又至北京傳王公像,于是預其會者凡十三人。潞公以地主攜妓樂就富公宅作第一會。至富公會,送羊酒不出;余皆次為會。洛陽多名園古剎,有水竹林亭之勝,諸老須眉皓白,衣冠甚偉,每宴集,都人隨觀之。”
【釋義】 北宋元豐時文彥博(彥博封潞國公)為西都(洛陽)留守,與富弼等年高有德望的閑退官員共結耆英會。
【例句】 ①天要耆英修相業,清都,已有泥書降玉除。(張元干《南鄉子·壽》1099)洛陽耆英會中文彥博、富弼、司馬光等皆做過宰相。這里用以贊對方,祝頌其將為宰相。②且把風流,水北畫耆英。(辛棄疾《江神子·和李能伯韻呈趙晉臣》1957)這里說趙晉臣可為耆英會中人,贊頌他年高有德。③耆艾相將潞國,精明恰如清獻。(洪咨夔《天香·壽朱尚書》2465)這里暗以文彥博比朱尚書,贊其年高望重。④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誰似侍郎洪福。(劉克莊《鵲橋仙·林侍郎生日》2640)這里以“入耆英社”贊林侍郎為文彥博、富弼一流人物,暗亦點出其老年閑退的境況。⑤共騎竹馬有誰存,總喚入、耆英社里。(劉克莊《鵲橋仙·居厚生日》2641)這里以指老境。⑥春幾許,任洛譜名葩,留宴耆英侶。(衛宗武《摸魚兒·疊前韻》2982)這里用以代指賓朋,點出他們皆老年閑退。⑦漸入唐人諸老畫,可追洛社耆英集。(衛宗武《滿江紅·壽野渡》2983)耆英會中人(司馬光除外)年最少者七十。野渡“新歲改”后“齊頭七十”,故云“可追洛社耆英集”。⑧肯又拋渭釣,似周尚父,且來洛社,作宋耆英。(陳若水《沁園春·壽游侍郎》3067)富弼致仕居洛,年七十九,在耆英會中年德最高。這里暗以富弼比游侍郎,贊其功高不居,恬淡能退。⑨表表耆英,松柏貞剛,冰霜潔清。(立齋《沁園春·壽白侍從八十》3579)這里以贊白侍從,點出其年高。
上一篇:宋詞典故《羊裘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芙蓉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