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峴山碑
【出典】 《晉書》卷三四《羊祜傳》:“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襄陽百姓于峴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唐·元稹《襄陽道》詩:“羊公名漸遠,唯有峴山碑。”(見《全唐詩》卷三九九)參見“萬山直下”條。
【釋義】 晉代名將羊祜鎮守襄陽時,常登臨峴山。他死后,百姓于峴山建碑紀念,杜預稱之為“墮淚碑”。又,晉代名臣杜預在羊祜之后鎮守襄陽,曾在峴山豎碑,銘刻自己的勛績。
【例句】 ①峴山碑,帝子閣,庾公樓。當時風物,如今煙水只供愁。(趙善括《水調歌頭·和黃舜舉吳門二詠》1988)這里舉峴山碑作為前人遺跡之一。切合作者所在之地。②從今去,園林好在,休學峴山碑。(趙善括《滿庭芳·用洪景盧韻》1989)這里用本典表示當安于退居閑適,不再追求不朽的聲名。
上一篇:典故《小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峴山落日客猶迷》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