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使之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一定的觀點和信念。通過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而起作用。具有非強制性、潛在性、易接受性等特點。廣泛運用于教育、醫療、商業、體育等方面。在社會生活中,自發的環境暗示影響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少年兒童生理心理還不成熟,易受暗示和易模仿。在家庭教育中,運用暗示就是要創設一種良好的暗示環境,對孩子施加教育影響,使之在不知不覺中“陶情”、“冶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可采用語言形式進行,也可采用手勢、表情、行為、環境、榜樣、氣氛、活動等方式進行;可采用直接方式進行,也可采用間接的方式進行。它可以使孩子立刻作出相應的反應,也可能是一個緩慢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過程。暗示的效果取決于含蓄的程度,家長的人品、威信和可信服程度,孩子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和個性特點等因素。在某些時間和場合,對某些孩子,采用暗示法可能比直接的明示教育效果更好。暗示與明示是相對的,各有其作用和特點,在教育中應結合起來使用。
上一篇:早期閱讀
下一篇:暗示右腦思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