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實,北宋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出身于書香門第、官宦貴胄之家。因其出生于光州光山縣(今屬河南),任該縣縣令的父親便給他取名為“光”。宋哲宗賜以“文正”的美謚,封為“太師溫國公”。其父家教很嚴,6歲時就教他讀書。20歲時考中進士甲科,朝廷授其奉禮郎、華州(今陜西華縣)判官之職。在華州任職不過一年,其父由光州調任杭州,他便申請調到蘇州。因其理事不殉私情,得罪了一些人,遭貶被降調到偏狹的虢州(今屬河南靈寶)。慶歷五年(1045年)冬,他奉調進京,任大理評事補國子直講。后升任館閣???,負責編校圖書典籍?;实v五年,遷任專職史官殿中丞。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專事批評君臣過錯。幾十年的為官生涯,他感到人君治國安邦不可不以史為鑒。在京為官期間又接觸了大量史書。于是他立志編撰《通志》。經過19年的奮斗,至1084年,他修成一部編年體巨著《資治通鑒》,共294卷,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他是我國一位偉大的卓有貢獻的史學家。《溫公家范》(簡稱《家范》)是他的另一部專著。全書分上下兩冊,共10卷。該書語言精煉,層次清晰。該書是繼《顏氏家訓》之后的一部影響較大的家教著作。在《家范)中,司馬光首先論述了治家和治國的關系,特別是論述了家教和治國的關系,闡述了“齊家”和家教的社會政治意義。司馬光家教的指導思想是“禮”。他認為“治家莫如禮”,主張“以禮法齊其家”,因此應“教之以禮”,即應以“禮”為規范來治理整個家庭和教育全家人。對家庭所有成員的要求是:“為父母者,慈嚴、養教并重;為子女者,孝而不失規勸;為兄者,富弟并友好待之;為弟者,恭敬而順從;為夫者,相敬不悖禮;為妻者,謙順且守節;為姑者,慈愛無別;為婦者,屈從不茍言?!边@些要求的總的思想是“禮”,是“三綱五?!?。這些要求中,對家教主要對象的子孫的要求強調了兩個方面。第一,孝而不失規勸。他認為子孫應該孝父祖。孝父祖首先應當做到“敬”;其次則要做到“規勸”;以進諫救過。過而不諫,如同路人,那也不是孝。子女規勸父母及規勸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但他的規勸是以服從為原則的?!案改赣羞^,諫而不逆”。規勸父母引起父母不高興、反感,那就不能再次規勸。第二,要和睦相處。司馬光家教的主要原則是:①及早施教,“慎在其始”。②樹立榜樣,給予正面教育。他主張使兒童“習其目端正”,即讓兒童經??吹秸娴陌駱印K岢稣故緝和媲暗膽斒钦娴男蜗?,“嘗示以正物,以正教之”的觀點。他告誡父母說:“毋誑欺”。即不要欺騙孩子。③不要嬌慣溺愛,要愛而有教。④不要“遺之以利”,要“遺之以德”。司馬光說:“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鮮矣?!币饧醋鲎娓改傅娜?,都想為子孫謀利益,為的是讓子孫生活得更好。然而真的對子孫有益處的,卻是極少。司馬光說遺利后世的危害是:“適足以長子孫之惡,而為身禍也?!奔粗恢獮樽訉O積攢財產而不知教育子孫的祖父母,積攢的財產越多,就越助長子孫變壞,而且把自己也害了。“多藏以遺子孫”,是很愚蠢的。從來的圣賢之人都不是“遺子孫以利”,而是“昔者圣人遺子孫以德以禮,賢人遺子孫以廉以儉。”司馬光是位政治家而不是教育家。他重視家教是因為他認識到家庭與國家、社會的關系。他的教育思想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疇。他繼承發揚了中國家教思想的傳統,尤其深受顏之推家教思想的影響。司馬光的家教思想比顏之推的家教思想更為深刻,從某種意義上說,又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家教思想,如“慎在其始”的思想,“習其目端正”的主張,“遺子孫以德”的見解等等。司馬光論述家教問題時擺事實,講道理,論述深刻,說理透徹。他列舉中國古代許多教子有方的典型事例,使讀者學習有榜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根據家庭長者的地位與子孫關系的不同,分別論述祖、父、母在教育子孫中應特別注意的問題,加以具體指導,很適合一般家長需要。
上一篇:口腔探索
下一篇:后饋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