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感·折紅梅·梅花館小鬟》唐宋詞匯評賞析
喜冰澌初泮,微和漸入、東郊時節。春消息、夜來頓覺,紅梅數枝爭發。玉溪仙館,不是個、尋常標格。化工別與、一種風情,似勻點胭脂,染成香雪。重吟細閱。比繁杏夭桃,品格真別。只愁共、彩云易散,冷落謝池風月。憑誰向說。三弄處、龍吟休咽。大家留取,時倚闌干,聞有花堪折,勸君須折。
【本事】
孔平仲《談苑》卷二:王琪知歙州,吳感作《折紅梅》小詞寄之。琪以詩答之曰:“山花冷落何堪折,一曲紅梅字字香。”
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一:吳感,字應之,以文章知名。天圣二年,省試第一,又中天圣九年書判拔萃科,仕至殿中丞。居小市橋,有侍姬曰紅梅,因以名其閣。嘗作《折紅梅》詞,曰:(略)。其詞傳播人口。春日郡宴,必使倡人歌之。吳死,其閣為林少卿所得,兵火前尚存。子純,字晦叔,文行亦高,鄉人呼為“吳先生”。楊元素《本事集》誤以為蔣堂侍郎有小鬟號紅梅,吳殿丞作此詞贈之。
范成大《吳郡志》卷十四:紅梅閣,在小市橋。天圣中,殿中丞吳感所居。吳有姬曰紅梅,因以名閣,又作《折紅梅》詞,傳于一時。蔣堂亦有《吳殿丞新葺兩圃》詩,有“深鎖煙光在樓閣,旋移春色入門墻”之句。吳死,閣為林少卿家所得。
【編年】
據范成大《吳郡志》卷十一“牧守”,王琪兩度知蘇州。前為皇祐二年(1050),后為嘉祐三年 (1058)。又蔣堂亦兩度知蘇州。前為景祐四年(1037),后為皇祐元年(1049)。若按孔平仲《談苑》所云,此詞當王琪自蘇州改知歙州后,吳感賦以寄之。若按楊元素《本事曲》所云,此詞則蔣堂知蘇州時,吳感賦以贈之。又《吳郡志》謂此詞天圣中作,則為時又早數年矣。
上一篇:《趙抃·折新荷引》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柳永·早梅芳》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