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昶
濟南府治,為濟水所經。濟性洑而流。抵巇輒噴涌以上。人斬木剡其首,杙諸土,才三四寸許,拔而起之,隨得泉。泉瑩然至清,蓋地皆沙也,以故不為泥所汩;然未有珍珠泉之奇者。
泉在巡撫署廨前,甃為池,方畝許,周以石欄。依欄矚之,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于水面,瑟瑟然,累累然。《亢倉子》云:“蛻地之謂水,蛻水之謂氣,蛻氣之謂虛。”觀于茲泉也信。是日雨新霽,偕門人吳琦、楊環棟游焉,移晷乃去。濟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茲泉蓋稱最云。
——《春龍堂詩文集》
〔注釋〕 巇(xī):罅隙。 杙:小木樁。這里用作動詞,插入的意思。 《亢倉子》:書名,宣傳道家思想的著作,舊題庚桑楚撰,實際是唐人王士元作。
珍珠泉,在濟南市舊城中心。泉中有氣泡冒出,上下貫通,宛如珍珠,故名珍珠泉。附近有濯纓、王府、溪亭等十處名泉。劉鶚《老殘游記》描繪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景色,疑為此地。
這篇小品寫得短小精悍,生動活潑,風格清新秀麗。開篇從泉城的大背景寫起。先寫得泉之易:“人斬木剡其首,杙諸土,才三四寸許,拔而起之,隨得泉。”次寫泉水的清澈:“泉瑩然至清,蓋地皆沙也,以故不為泥所汩。”然后指出,濟南泉水雖然這么奇異,卻沒有比珍珠泉更奇特的,由此引出珍珠泉,筆墨重點自然落到珍珠泉上。
文章對珍珠泉的描繪頗為精彩。那從沙際涌出的泉水“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有空間上的聚散,有時間上的斷續,有氣勢上的緩急,描述出了它不斷變化的形態。然后根據它的主要特征,圍繞“珍珠”二字加以描繪:“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于水面,瑟瑟然,累累然。”說明泉下有水泡冒出,從泉底直達水面,在陽光照射下宛似串串珍珠。“瑟瑟然”,突出了泉水碧綠的顏色;“累累然”,是說水泡重疊成串的樣子,“累累”二字給人以不穩定的動感,狀寫出水泡升起時的神態。這些都是用語精妙的地方。下面引用道家語說明事物變化無窮,作為觀看珍珠泉的感想。最后用自己觀看良久和濟南十四名泉中珍珠泉為最的話,加以贊美,表明自己對珍珠泉的喜愛。
這篇小品脫盡縱橫之氣,寫得清新自然,似乎是無意為文,然而卻淡然天真。對濟水洑流、插木成泉的描寫,作者親眼所見,隨筆記之,按照自然界本身的妙理,不假雕飾,讀來頗有天趣。寫景文字,簡凈而生動。對珍珠泉的描繪,只用了三十六字,卻傳達出了泉水的形狀、氣勢、神態和色彩,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文字簡凈,氣韻生動,稱得上是傳神之筆。
上一篇:《游滿井記·〔明〕王思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游白水書付過·〔北宋〕蘇軾》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