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黃庭堅
荊公學佛,所謂“吾以為龍又無角,吾以為蛇又有足”者也。然余嘗熟觀其風度,真視富貴如浮云,不溺于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暮年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不可以常理待之也。
——《豫章黃先生文集》
〔注釋〕 王荊公: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寧,封舒國公,旋改封荊國,世稱荊公。禪簡:談禪的書信。 “吾以為”二句:《漢書·東方朔傳》說,漢武帝置壁虎于盂內,令人猜是何物。朔猜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這里用來比喻王安石學習佛學未得要領,只是靠猜的。
王安石因為推行新法,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終于釀成宋代有名的黨爭。反對者采取各種手段,捏造事實,捕風捉影,對他及新法進行攻擊。謬說流傳,王安石也受誣千載。可是,他的學問,他的人品,他的文學成就,即使反對派有時也不能不承認的。安石死后,反對新法的蘇軾在執筆的制詞里就稱他:“名高一時,學貫千載……少學孔孟,晚師瞿聃。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陳跡,作新斯人。”黃庭堅雖也站在保守派方面,政治見解與王安石不同,不過看法稍為客觀,對新法并未一概否定。對于王安石個人,卻是贊揚備至的。庭堅行輩稍后,他是元豐年間才得與王安石這位前輩相見的。其時,安石已罷相閑居金陵。他雖已入暮年,但外出未嘗乘馬或坐肩輿,所居住宅不設垣墻,飲食樸素,連治病也不肯使用人參(《王荊公年譜考略》卷二十三,《夢溪筆談》卷九)。這些事情想必給庭堅以深刻的印象,再結合過去的所見所聞,“熟觀其風度”,便不能不承認他是“一世之偉人”。至于安石暮年的小詩,載譽文壇,一直享有很高的評價。庭堅雖然詩風與他大相徑庭,也仍然對他的詩作給以贊許,這表現了他的藝術眼光和客觀求是的精神。
上一篇:《跋王右丞集·〔南宋〕陸游》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跋眉庵記后·〔明〕高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