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賀貽孫關于忠孝詩的評價。他在《詩筏》中說:“忠孝之詩,不必問工拙也。如陸放翁晚年作詩與兒云:‘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蓋傷南宋不能復汴也。及宋亡后,林景熙等收宋帝遺骨埋之,樹以冬青。景熙乃題一絕于放翁詩后云:‘青山一發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二詩率意直書,悲壯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何得以宋、元減價耶?”忠孝之詩,不必問工拙,指的是但凡赤膽忠心,憂君愛國,悲壯沉痛,感天動地,可泣鬼神的詩歌,雖然率意直書,詩思顯露一些,但其社會價值是不容貶低的,所以不必去過問它的工拙。如宋、元之間,史蒙卿其人所作的《感時》詩:“宮花攢曉日,仙鶴下云端。盡是傷心事,那能著眼看。風沙兩宮恨,煙草八陵寒。一掬孤臣淚,秋霖對不干。”以及上面所提到的陸放翁、林景熙詩,均屬“沉痛悲壯”,“可泣鬼神”的佳作,“安得以時代壓之”?
上一篇:《志感情興而詩作》詩詞評論技巧
下一篇:《折腰體》詩詞評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