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近代江西詩詞·清代江西女性詩詞·萍鄉(xiāng)李氏閨閣詩
萍鄉(xiāng)流傳一部《李氏閨閣詩抄》,筆者未得親見。魏向炎前輩編著的《豫章才女詩詞評注》收錄萍鄉(xiāng)李氏母女三人(俞鏡秋、李纕蘅、李慧仙)[1]閨閣詩22首。李汝啟的《同與醉流霞》對《李氏閨閣詩抄》內(nèi)88首詩進行了精彩的賞析,這對于江西女性詩詞作品的探究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她們母女三人的詩作題材多為吟詠風(fēng)物、應(yīng)和酬唱之作,具有女性特有的審美情趣與濃濃的親情。
俞鏡秋,清光緒間山陰人,萍鄉(xiāng)李有棻繼室,卒年42歲,有《倚香閣詩鈔》。首先來讀讀俞鏡秋的春日雜詠三首:
朝陽一角粉墻頭,早卷珠簾上玉鉤。盼到柳條依舊綠,未曾離別也牽愁。
餳簫唱暖艷陽晨,怪底東風(fēng)最倦人。偶向碧紗窗外立,海棠紅到十分春。
幾外垂楊賣酒家,踏青歸去夕陽斜。枝頭一鳥忽飛起,驚落夭桃數(shù)點花。
春日三首,分別用了朝陽、艷陽、夕陽,暗示了整個春天成長的過程,渾然一體。由感春、惜春到踏青覓春,描畫出一幅江南春天的詩情畫意。
李纕蘅,名恒,清光緒年間萍鄉(xiāng)人,俞鏡秋長女,李慧仙的姐姐,適廣西灌陽唐庚,有《夢余吟草》。李纕蘅《白梅》寫得別出心裁:
孤山寒玉一枝枝,疏影橫斜惹夢思。不御鉛華偏愛雪,幽香未許蝶蜂知。
紅梅傲雪吐艷可謂冬之亮點,首先在視覺上就引人注目,而白梅相比之下,似乎就有點遜色,這首詩用寒玉來比喻白梅,想象奇特,讓人想到宋人盧梅坡的名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當(dāng)然詩中也化用了林逋《山園小梅》的兩個句子:“疏影橫斜水清淺”“粉蝶如知合斷魂”,但巧妙恰當(dāng),沒有掉書袋之感。
李慧仙,名萃,清光緒間人,俞鏡秋三女,適萍鄉(xiāng)朱桐蔭。姐妹之情,情同手足。從小一塊長大的伙伴分離之后,定會倍加思念,有離群孤雁之愁。且讀她的《秋日懷襄蘅姊》:
涼風(fēng)拂拂透湘簾,宿鳥無聲月掛檐。景物依然人事改,阿誰當(dāng)此不愁添。
這首詩沒有詳說姊妹間的故事,但蘊含著姊妹情深,兒時一起游玩時的景物依然,但人卻各奔東西,思念之至,發(fā)出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式的感嘆。
江西女性詩詞自唐代始,其間各時代的數(shù)量不一,而尤以清代居多。她們的整體作品不在少數(shù),但由于種種原因,流傳至今的并不多,由于封建社會的種種約束,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的活動范圍、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們的創(chuàng)作視野。她們所關(guān)注的多是身邊瑣事,題材相對狹窄。但也有不少女性詩人走出閨閣,去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并開始關(guān)注民生疾苦。她們的感情細膩真摯,風(fēng)格多趨向于清新自然一派,偶爾也會有鏗鏘之音,反映出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多樣性。盡管她們作品多寡不一,質(zhì)量高低不同,盡管她們的詞作在題材的選擇、在審美觀與價值觀的取向上,在反映生活面上,呈現(xiàn)出比較趨同的特點,但卻給我們留下了此際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真切寫照。從某種意義上說,江西閨閣詩詞的崛起,打破了男性對詩壇的壟斷地位。她們的出現(xiàn),為清代江西詩壇、江西的地域文學(xué)增添了一道別樣的風(fēng)景線。
注釋
[1]魏向炎:《豫章才女詩詞評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0~245頁。
上一篇:晉唐江西詩歌·盛唐江西詩歌·熊曜、熊暄、陶峴等
下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詩詞·清后期江西詩詞·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