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譯文】 孔子說:“孝子在父母去世時,哀哭得氣竭力盡,無暇講究儀容,說話沒有文采,穿好的衣服會感到不安,聽到音樂不覺得快樂,吃了美味不感到可口,這些都是孝子悲哀之情的自然流露。父母去世后三天,孝子開始進食,這是讓人們不要因為守喪而傷害了自己身體,孝子雖然非常哀痛,但不應該毀傷自己,這是圣人所行的德政。為親人守孝,不超過三年,這是圣人向人們表明喪制是有終止日期的。辦喪事時,要為死去的親人準備好內棺和外槨,穿好喪服,蓋好被子,裝殮完畢,安置妥當,再擺上祭奠用的簠、簋等器具,獻上供品,以寄托孝子的哀思。送葬時,孝子捶胸頓足,嚎啕哭泣,占卜墓地安葬親人,修建祭祀用的宗廟,讓亡靈有所依附,在春秋兩季祭祀親人,表達孝子思親之情。在父母活著的時候,以愛敬之心侍奉,父母去世后,以哀傷之情料理后事,這樣才算完成了根本的義務,盡了人子之責,作為孝子,也就算完成了侍奉親人的任務了。”
本章著重論述孝子喪親時應行之事。儒家向來重視喪葬、祭祀的禮節,并以此來教孝。喪親對于孝子來說,是最為悲痛的了,本章說明了孝子喪親后的哀戚狀態,又對喪禮作了簡要的介紹。
上一篇:孝經《三才章第七》全文|譯文
下一篇:孝經《事君章第十七》全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