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打著鴨子上架》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打著鴨子上架
拼音:dǎ zhe yā zi shàng jià
架,雞、鳥棲息用的架子。鴨子不會上架,硬打著逼它上。1. 比喻勉強或迫使人去做不愿做或不會做的事情。2. 自己勉強去做。例如
嚴知孝說:“咳!你凈裝些個糊涂,你要是萍兒,你不愿意和大小子們在一塊玩?孩子們自然會選擇自己的道路,打著鴨子上架不行,強擰的瓜兒不甜!”(《紅旗譜》41)
或作[打鴨子上架]。例如
陳祥:你明天在蘇家的堂會,唱什么戲?魏蓮生:(不起勁)《尼姑思凡》。陳祥:我們沒聽過你這出戲,想聽。魏蓮生:真是“打鴨子上架”,我不能唱昆腔,蘇老太太愣要點這出戲,沒法子。 (吳祖光《風雪夜歸人》1幕)
李鐵匠是個斗大的字識不了兩布袋的人,遇著這個題目,真覺得有點兒打鴨子上架,皺著眉頭,急得滿頭大汗。(張志民《復業(yè)之喜》)
或作[打著鴨子也得上架]。例如
朱老忠說:“同志們!為了打倒土豪劣紳,爭取抗日的自由,別看咱們土里刨食兒吃的手,拿起鳥槍土炮就是紅軍。人急造反,打著鴨子也得上架。”(《播火記》36)
或作[打著鴨子上樹]。例如
趙子曰笑得嘴也閉不上了:“……我小時候,爸爸給我買了個難看:小泥人,我還把他擰個粉碎,如今叫我整本大套去和女怪交際,你想想,端翁,我老趙受得了受不了?!”……“先別說這個!有了官有了勢力,不就憑他嗎,……計劃你怎樣去見魏女士!”……“這真是打著鴨子上樹呀!”趙子曰搖著頭說。(《趙子曰》17)
或作[趕鴨子上架]、[拿鴨子上架]。
上一篇:歇后語《打著燈籠難找》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