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作者: 徐楓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原文作者】:杜甫
【鑒賞】:
公元735年,二十三歲的杜甫進士落第,到齊、趙(今山東、河南、河北)一帶漫游。這首詩,是他見到有名的泰山時寫下的,也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岳,指高大而尊貴的山,因為是近山而望,并沒有攀登,所以題作“望岳”。
詩的第一句:呵,泰山,你是多么高大!“岱宗”,泰山的尊稱,在今山東省泰安縣內。“夫”,語氣助詞。當詩人漫游天下,從老遠的地方趕到了泰山腳下時,一下子望見那雄偉俊秀的大山,真是又驚嘆,又仰慕,一時竟高興得不知怎樣去形容它了。“夫如何”三字好像沖口而出,讀來十分生動傳神。
第二句寫:橫亙在齊魯之間的泰山,遠遠望去,山南山北,一片青翠的顏色,一直綿延到齊魯以外的地方,都能遠遠望見。“齊魯”,是春秋時代的兩個國名,齊在泰山北面,魯在泰山南面。“未了”,不盡的意思。
三、四句說:大自然對泰山充滿了厚愛,把天地間種種神奇秀異的美都集中給了它。那高大的山脊多么險峻,就像快刀一樣,把大地分割成陰陽和昏曉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山南和山北竟象清早和黃昏那樣不同。“造化”,指大自然。“鐘”,聚集的意思。“神秀”,神奇和秀美。“陰陽”,指山的北面和南面。
五、六兩句說:山中云層迭起,舒展飄浮,使遠望者的心胸就像經過洗滌一樣,開朗愜意。再看那鳥兒剪風裁云,飛歸林中,引得我睜大眼睛,極目追蹤,連眼眶也快要決裂了。“眺”,眼眶。“決眥”,指盡可能地睜大眼睛。
最后兩句說: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峰頂,站在那絕頂上,俯視萬物,那眾多的山群將俯伏在腳下,一個個都顯得渺小了。會當:一定要。凌:登上。
這最后兩句詩,寫得氣概豪邁,神采飛揚,充滿了不怕艱難困苦、勇于攀登約雄心和站在極頂、俯視一切的豪氣,千百車來,一直激勵鼓舞著人們,成為傳誦不衰的名句。
上一篇:《望夫山》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望廬山瀑布》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