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將能而君不御者勝》鑒賞
〔謀攻〕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鑒賞】這是孫子“知勝有五”中的第五種知其能勝的情況。何氏注:“蓋用兵之法,一步百變,見可則進,知難而退。而曰:有王命焉,是白大人以救火也,未及反命,而煨燼久矣。”這個注解,很能說明將帥在外率軍打仗,情況千變萬化,必須臨機處置,如救火燃。如“有王命”進行干預,必將貽誤戰(zhàn)機。陸懋德《孫子兵法集解》注:“《說文》曰:‘御,使馬也。’按:御有羈勒之義,不御謂不加羈勒也。”他又引《淮南子·兵略訓》曰:“古者將已受斧鉞,答君曰:國不可從外治也,軍不可從中御也。”這里所謂“中”即指朝廷,君王在朝廷中不可遙控羈勒將軍的事務。陸氏又引《史記·馮唐傳》曰:“古王者遣將,跪而推轂曰:閫以外者,將軍制之。”此處“轂”指軍車,“閫”指郭門。這就是說,郭門以內,由君王作主;郭門以外的軍事,由將軍制裁。總之,將帥精明能干而君王又不加羈勒,這樣的情況就能勝利。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這樣的情況歷史上可以舉出相當多的例子。戰(zhàn)國后期,趙國名將李牧守北邊備匈奴。他把軍市之租稅皆輸入幕府作為士卒的費用,每日習騎射,厚待戰(zhàn)士。因此數(shù)年沒有匈奴之患。此后,邊士見匈奴來襲,皆愿一戰(zhàn),乃選車千乘,選騎萬匹,壯士五萬人,善射者十萬人。當匈奴聚眾而來,李牧左右兩翼擊之,破殺匈奴十余萬騎。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近趙邊城。李牧守邊,精明強干,而趙王又不多加干涉,因此邊寨安寧,屢獲大勝。
明朝初年的大將徐達,沉著冷靜,戰(zhàn)勝攻取有智謀,治軍有方,嚴于紀律,賞罰得當,有將軍風范,因此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器重他,給予他充分的臨機處置之權。由于徐達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他的軍隊沒有牽制和干涉,因而英勇善戰(zhàn),士氣高漲,在攻滅張士誠、北上攻滅元朝的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以虞待不虞者勝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