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鑒賞
〔作戰〕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
【鑒賞】打仗要求迅速取勝,如果久拖不決,就會鈍疲兵力,挫傷銳氣,其后果易招致失敗。這是孫子兵法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他曾言:“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兵貴勝,不貴久。”這里孫子力主一個“速”字,力戒一個“久”字。所謂“其用戰也勝”、“兵貴勝”的“勝”,都有“迅速取勝”之意。
事實很明顯,戰爭久拖不決,一會導致經濟困難。孫子指出:用兵打仗,開支巨大,“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久暴師則國用不足。”二會導致士氣低落。孫子用“鈍兵挫銳”、“力屈”、“屈力殫貨”等詞語來說明軍隊戰斗力的削弱。三會導致局勢變化。孫子說:戰事久拖不決,“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當其他諸侯國家出兵干預、坐收漁翁之利時,雖有聰明的“智者”,也不能找出好的解決辦法了。可見不速勝而久拖,其后果之嚴重。
戰事不能速勝而曠日持久,因此造成失敗的結局,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公元228年蜀漢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圍攻陳倉(今陜西寶雞東)。蜀軍迅速攻城,卻遭到陳倉守將的頑強抵抗。諸葛亮采用各種計謀,都被魏軍擊破,死傷甚眾。雙方晝夜攻防達20余日,蜀軍糧草將盡,魏援軍亦將到達。諸葛亮見形勢不利,只得撤退,枉費兵卒,無功而返。
在現代戰爭中,因久拖不決而陷于失敗的戰例也很多。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原想迅速取勝,在短期內占領全境,不料遭到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日本的侵華戰爭,變成了一場互相拉鋸的持久戰。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中國終于打敗日本侵略者。20世紀40年代初,德國集結大量軍隊進攻蘇聯,本想通過閃電戰術迅速攻占莫斯科,但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經過幾個月的拼搏廝殺,德軍糧草不濟,油料奇缺,彈藥耗盡。再加上天氣嚴寒,德軍士氣低落,最后以失敗告終。
無數的戰例證明孫子名言的正確:“其用戰也(貴速)勝,久則鈍兵挫銳。”如不能速勝,又不及時撤離而久拖不決,必將造成嚴重的后果。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多算勝,少算不勝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久暴師則國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