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列傳》記載:漢孝文帝外出,來到中渭橋。一個人從橋下跑出來,驚了皇駕的馬。于是把這人捉來,交給了廷尉張釋之處理。審問完畢,張釋之對文帝說,這個人見鑾駕來了,便躲在橋下,好久,以為鑾駕已經走了,出來一看沒走,于是就跑了,應給予罰款處理。文帝大怒說,他驚了我的馬,所幸我的馬溫順,不然,豈不傷了我,怎么只罰幾個錢?張釋之說,法律,天子和百姓共守。法律條文是這樣寫的,假如為此事而改判,那么百姓就不信任法律了。“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過了一會,漢文帝說,你判得很對。
本段大意:說明張釋之執法不避權貴,一視同仁,以及孝文帝的重視法律。廷尉:中央掌管刑獄的官,相當于最高法院院長。本條大意:廷尉,是代表天下最公平的官,一旦不公平了,天下所有司法部門都可以隨意輕重了。意思是必須嚴格按法律條文執行。
上一篇:《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