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家鄉(xiāng)故舊①,自唐宋來數(shù)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義,講世好,上下六親之施,無不秩然有序。所在村落,家構(gòu)祠宇,歲時俎豆②。
【譯注】
①故舊:舊交,舊友;陳舊,過去。②俎豆:祭祀,宴客用的器具;引申為祭祀和崇奉之意。
這句話的意思是,家鄉(xiāng)過去,自唐宋以來,數(shù)百年的世系比比皆是。每個宗族都重視族規(guī)、宗族義理,講究世代交好,上下六親,秩序井然。所在的村落,每個家族都有祠堂,以便節(jié)日時祭祀。
輯自明嘉靖《徽州府志·風俗》。
【感悟】
這段話載于明嘉靖《徽州府志·風俗》。從這里可以看出徽州宗族組織的固定性與嚴密性,這種組織產(chǎn)生于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宗族的勢力漸漸弱化,這種組織變得若有若無。
【故事鏈接】
理學與徽州宗族
理學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最突出表現(xiàn),就是徽州宗族組織的普遍性和穩(wěn)定性。徽人各姓聚族而居,宗法勢力極為強大,各個宗族以朱熹的《家禮》為藍本制訂規(guī)范族人行為的族規(guī)、家典。宗規(guī)家法中有諸多的有關(guān)貞節(jié)觀的規(guī)定,要求女子“三從四德”;要“孝事公姑,和處妯娌,順相丈夫,女工習尚”。族長也告誡本族子女“千年之冢,不動一抷;千丁之族,未嘗散處;千載譜系,絲毫不紊”。若有違者,輕者跪香鞭笞,重者驅(qū)逐出族,永不歸宗?!镀铋T方氏族譜》中“植貞節(jié)”也有條款規(guī)定:“婦女守節(jié)最為難事,宗族中或不幸而孤寡者,近屬親鄰當資給扶持之,待其節(jié)終,公舉表揚,以勵風化?!膘h《許氏宗譜·風例》規(guī)定:“或為女而貞烈,或為婦而貞節(jié),是皆足以勵世”;“無父而孤,無夫而寡者”,“尤宜憐恤”。對于再嫁者,同治年間的《祁門縣志》描述:“必加以戮辱,出不從正門,輿必毋令近宅,至穴墻乞路,跣足蒙頭,兒群且鼓掌擲瓦石隨之?!薄豆鹆址绞献谧V》中“凡例”也規(guī)定“如改志轉(zhuǎn)嫁者,雖有子,止書其子,不節(jié)其母姓氏,為失節(jié)故也”。這些規(guī)定形成的輿論導向,在規(guī)范徽州女子行為的同時,鉗制了她們的思想。她們從小感受宗法族權(quán)的威嚴,為宗法族權(quán)脅迫,不敢越雷池半步。宗族勢力的強固讓徽州女子成為最大的犧牲者?;罩莞鞯囟剂鱾髦⒆庸?jié)婦的故事,守節(jié)寡婦的行為得到男子及其家族的歡迎,即使寡婦本人不愿守節(jié),家族其他成員也會對她施加種種壓力,迫其守節(jié)不嫁。守節(jié)則公舉表揚,再嫁就戮辱蔑視,這樣的反差令徽州女子只有犧牲自己的幸福去爭取宗族的榮耀。她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守節(jié),或夫死自縊,或立節(jié)完孤,或矢貞全孝,在痛苦和憂愁中度過漫漫歲月,還要以對亡夫守節(jié)的決心、純真的母愛、崇高的孝行來完成守節(jié)、事姑、養(yǎng)育子女、延續(xù)宗嗣的重任。
【延伸閱讀】
“二十四孝”故事浮雕
在黟縣北部的雉山村,有一座繁雕滿壁的木雕樓,在這家曾為從四品文官的宅院中,在廳堂的板壁、天井四周的蓮花門、梁柱、雀替、云墩以及廂房的門窗、檻臺等處,總之,目之所及處均飾以雕刻,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木雕樓。就其圖案分類:有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文學名士、歷史事件以及神話傳說等等。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那十二對蓮花門窗格心上的“二十四孝”故事浮雕,從東西依次排著《拾葚供親》、《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米》、《嚙指心痛》、《單衣順母》、《親嘗湯藥》、《郭巨埋兒》、《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涌泉躍鯉》;西面依次排列著《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傭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親滌溺器》、《棄官尋母》。
上一篇:《自而來齔以迄今日,秋毫皆伯氏功,第納伯氏千金,然后受券》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后記》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