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語出唐·杜甫《春望》。詩見“國破山河在……”條引。花濺淚:愁人見花而流淚。一說,花因傷感時局而流淚。鳥驚心:愁人聞鳥而驚心。一說,鳥因怨恨離別而驚心。兩說皆可通。“感時”句承上,“恨別”句啟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因感傷國家破亡,時局動亂,見到花開卻使人流淚;因和家人久隔,別恨重重,聽到春鳥鳴叫卻反而驚心。正如司馬光所說:“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溫公續詩話》)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達人逢離亂時的悲切心情。
例如
①同樣是望月,“閨中”(人)在“獨看”,而“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人自己,更是感到流離兵革中的苦痛:這就是詩中提到的“憶”。(摘自楊承丕《杜詩〈月夜〉》)
②我向他解釋一番,他不僅不信,反而振振有詞:“啊呀花會哭的,忘了你教我的那首唐詩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小家伙的論證讓我哭笑不得。(摘自王永遠《送我一支玫瑰花》)
③可是這樣一來,將心比心,觸景生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些離休的老同志會怎么想呢?將要離休的那兩位又會想些什么?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又會想些什么?(摘自陳權《遺孀變成了遺忘》)
④曾幾何時,大自然的景物便被文人用作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工具,大自然披上了一層神秘的感情面紗,與詩人們同悲共喜,“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摘自李爽《學會放手》)
⑤大凡到過云南大理的人,都對“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不會陌生。賀知章詩中的“二月春風似剪刀”,杜甫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柳宗元詩中的“獨釣寒江雪”,岳飛詞中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就連閉門修煉的佛門禪子也對風花雪月情有獨鐘,“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風花雪月構成了大理的奇妙。(摘自王景瑞《大理讀云》)
上一篇:“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下一篇: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