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現高尚的品德;不排除雜念,就不能實現遠大目標。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非淡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
【例】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只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了,一切干凈利落,就是這個“儉”字。“非淡泊無以明德”,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南懷瑾《儒冠錯換八卦袍的諸葛亮》)
又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例】提倡淡泊個人名利,不是提倡“無為”,而是為了弘揚一種奮發進取的偉大精神,用超越功利的境界,作出功在當代、利澤千秋的事業。古訓“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具有了新時代的內涵。(薛寶生《淡泊以明志》)
上一篇:《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