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記載:春秋時吳、越相爭,越國戰敗。越大臣范蠡、文種二人竭心盡力,終于將吳國打敗,洗雪了國仇。后來范蠡隱跡江湖?!白札R遺大夫(文)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本段大意:范蠡認為越王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勸文種辭官,免遭后禍。蜚:同“飛”。走狗:獵狗。本條兩句:弓是用來射鳥的,鳥射光了,弓也沒用而棄置了。獵狗是用來捉兔的,兔死光了,獵狗也一起被烹了。比喻敵國亡了,良臣也該被殺了。類似現在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類的話。本條《史記·淮陰侯列傳》作“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上一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食、色,性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