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延壽《北史·列女傳·房愛親妻崔氏》:“母曰:‘吾聞聞名不如見面。小人未見禮教,何足責(zé)哉!’”
本條大意:聽到的東西不如見到的真實、具體。有時用作恭維人的話。
同義語:耳聞不如目睹。參看該條。
上一篇:《聞伯夷之風(fēng)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xué)藝術(shù),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中國傳統(tǒng)詩詞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學(xué)上最獨特而美好的表現(xiàn)形式和文學(xué)遺產(chǎn),詩詞是漢語特有的魅力和功能,這是其它任何語言所沒有和不能的。詩詞之美,止于臻美。品詩文網(wǎng)旨在弘揚中華名族的詩詞文化,傳承我中華文明。
上一篇:《聞伯夷之風(fēng)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