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列傳》記載:孫臏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當了魏國將軍后,認為才學不如孫臏,就把孫臏找來,并用計謀砍去了他的雙腳。后孫臏隨齊國使者到齊國去了,齊王用他為軍師。魏國伐趙,趙向齊國求救。孫臏勸大將田忌不直接去救趙,而先攻魏都大梁。龐涓知道后,立刻領兵回國救應。孫臏知道魏兵輕視齊兵,一路上故意用減灶法。龐涓認為齊軍膽小,一路上逃亡過半,更加輕敵,而連夜追趕。孫臏預計龐涓傍晚能到馬陵。馬陵路窄山險,孫臏讓人在大樹上刮去一塊皮,寫道:“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埋伏好弓箭手,囑咐說,傍晚看到火光就射。龐涓果然傍晚來到了馬陵,他看到樹上有字,就點火照看。這時,萬箭齊發。龐涓情知中計,就自殺了。臨死時說:“遂成豎子之名。”
本段大意:寫孫臏料敵如神。豎子:罵人話,這小子,指孫臏。本條大意:(我這一死)就讓孫臏這小子成了大名。有點不服氣又無可奈何的意味。
上一篇:《遁辭知其所窮.》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