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哀公元年》記載:春秋時,吳越交兵,吳國在全椒把越軍打得大敗,并進軍越境。越王派大夫文種通過吳國太宰伯嚭(pǐ)來求和。吳王想答應。伍員說:“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伍員的話是要斬草除根,把越國徹底消滅了。滋:滋長。本條大意:樹立恩德最好是使恩德得以發展;去掉疾惡,最好是徹底除凈。這里重點在后一句,意思是要吳王把越國滅了。后世用法,只取字面上意思,兩句可以分開,單獨使用。
《左傳·哀公元年》記載:春秋時,吳越交兵,吳國在全椒把越軍打得大敗,并進軍越境。越王派大夫文種通過吳國太宰伯嚭(pǐ)來求和。吳王想答應。伍員說:“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伍員的話是要斬草除根,把越國徹底消滅了。滋:滋長。本條大意:樹立恩德最好是使恩德得以發展;去掉疾惡,最好是徹底除凈。這里重點在后一句,意思是要吳王把越國滅了。后世用法,只取字面上意思,兩句可以分開,單獨使用。
上一篇:《樹倒猢猻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樹曲木者,惡得直影?》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