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晉語二》記載:晉妃驪姬在獻公面前說太子申生的壞話,有人勸申生離開晉國,以免遭害。申生說:不可,若離開晉國,我就會“內困于父母,外困于諸侯,是重困。棄君去罪,是逃死也。吾聞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本段大意:申生寧可含冤而死,也不逃離本國。重困:受雙重的窘迫,指內外受窘。本條大意:智者不內外受窘,勇者不逃避死難。后世用法,只取字面上的意思。兩句可以分開單獨使用。
《國語·晉語二》記載:晉妃驪姬在獻公面前說太子申生的壞話,有人勸申生離開晉國,以免遭害。申生說:不可,若離開晉國,我就會“內困于父母,外困于諸侯,是重困。棄君去罪,是逃死也。吾聞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本段大意:申生寧可含冤而死,也不逃離本國。重困:受雙重的窘迫,指內外受窘。本條大意:智者不內外受窘,勇者不逃避死難。后世用法,只取字面上的意思。兩句可以分開單獨使用。
上一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