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名言大全·讀書宜精思》的名人名言
讀書是好的,但必須記住,書不過是書,要自己動腦筋才行!
〔俄〕 高爾基《在人間》
讀了許多書,學了許多科目,如果不加以思考,不能消化,就會一無所獲,跟那個從荒山旁經(jīng)過的人一樣。
〔阿拉伯〕伊本·穆加友《卡里來和笛木乃》
讀書而不加以思考,決不會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淺薄而不生根,大抵不久后又會淡忘喪失。
〔德〕叔本華《論文集·讀書與書籍》
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造,借助詞去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xiàn)象,并且與此聯(lián)系地認識詞本身的極其細膩的感情色彩。
〔俄〕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書,是一種重要的、永放光輝的明燈,是學校集體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閱讀,這是一個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師借以通向兒童心靈的門徑。
〔俄〕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 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
〔法〕 盧梭《懺悔錄》
溫情的青年人在圖書館里長大,他們相信自己的責任就是接受西塞羅、洛克、培根所給予的觀念;他們忘了西塞羅、洛克和培根寫這些書的時候,也不過是圖書館里的年輕人。
因此,我們沒有“思考的人”,只有書呆子。
〔美〕 愛默生 《美國學者》
書籍的原理是高尚的。最初的學者接受他四周的世界,這使他沉思; 在他自己內(nèi)心里把這一切重新整頓過之后,他又把它陳述出來。它迸入他里面的時候是人生; 它從他里面出來的時候是真理。
〔美〕愛默生《愛默生文選》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
〔美〕富蘭克林《格言歷書》
光讀書不思考也許能使平庸之輩知識豐富,但它決不能使他們頭腦清醒。
〔美〕約·諾里斯《論思考的益處》
書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如何想的。
〔美〕哈伯德《庸人》
我愛貪婪地吸取別人的思想。我不走路就讀書,書為我思考,我坐享其成。
〔英〕查·蘭姆《伊利亞后期隨筆集》
食不絕口使人健壯; 書不離手使人聰慧。……但只有思考和消化書上的知識,才能發(fā)揮書的作用,給人的頭腦以健康和活力。
〔英〕柯里爾《論文集》
閱讀只能供給知識的材料,若要據(jù)為己有,必須依靠思索之力。
〔英〕洛克《教育漫話》
讀書僅向大腦提供知識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學的書本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英〕洛克《人類理解論》
作品越好,留給讀者思考的余地越大。
〔英〕霍·杰克遜《書籍與閱讀格言集》
真實的知識大多來自思考,而不是閱讀;因為讀書太多,反而壓抑了思維,撲滅了自然的燭火。這就是世上有那么多缺乏頭腦的學者的緣故。
〔英〕W·佩恩《給他孩子的忠告》
很多書不需要讀者的思索,其原因很簡單——它們也未曾要求其作者進行思索。
〔英〕 科爾頓 《精辟之言》
真正的知識更多地是來自思考而不是來自書本; 因為讀書太多對大腦形成一種壓抑。世界上蠢儒之所以那么多,原因就在于此。
〔英〕彭威廉《對子女的規(guī)勸》
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后心靜理明,漸見意味。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章,亦奚益于學哉!
(宋) 朱熹《學規(guī)類編》
小有疑處,即便思索,思索不通,即置小冊子,逐日鈔記,以時省閱,俟歸日逐一會理,切不可含糊護短,恥于咨問,而終身受此黯暗以自欺也。
(宋) 朱熹《先正讀書訣》
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心去體會切不可粗心。若曰何必讀書,自有個捷徑法,便是誤人的深坑也。
(宋)朱熹《學規(guī)類編》
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
(宋)朱熹《朱子大全·讀書之要》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宋)陸九淵 《讀書》
學者讀書,先于易曉處沉涵熟復,切已致思,則他難曉者渙然冰釋矣。若先看難曉處,終不能達。
(宋) 陸九淵 《陸九淵集》卷
讀書,須看古人立意,所發(fā)明者何事,不可只于言上理會。
(宋)楊時《龜山先生語錄》
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知。
(金)元好問《遺山先生集·與張仲杰郎中論文》
讀書之久,見得書上之理,與自家身上之理,一一契合,方始有得處。
(明)薛瑄《讀書錄》
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圣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惟精心尋思,體貼向身心事物上來,反復考驗其理,則知圣賢之書,一字一句皆有用矣。
(明) 薛瑄《讀書錄》
觀書如酷吏斷獄,用意深刻,而后能日知其所無; 記書當如勇將決勝,焚舟沉甑,而后能月無忘其所能。
(明)曹藎之《舌華錄·名語》
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學問》
學者讀書窮理,須有實見;然后驗于身上,體而行之;不然,無異買櫝還珠也。
(清)張伯行《薛敬軒先生傳》
讀書遇古人疑難大事,先須掩卷靜思,如我處此,何以措置,然后看將下去,方知古人得失,學識方有長進。不然,一直看去,古人自古人,我自我,有何益處。
(清)湯斌《湯子遺書·語錄》
實地經(jīng)驗總比看、聽、空想確鑿,……所以要觀察,還是先要經(jīng)過思索和讀書。
魯迅《讀書雜談》
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知道,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考,才行。
茅盾《虹》
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腦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會懂得較透些,使作者的思想經(jīng)過消化,變成自己的精神營養(yǎng)。根據(jù)這點教訓,我指導研究生,總是要求他們邊讀邊寫。他們也因此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不過要補充一句,光寫而不讀也不行。
朱光潛 引自 《治學集》
吃飯不嚼不知味,讀書不想不知意。
《中國諺語》
上一篇:關于《友情名言大全·諍友如鏡》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讀書名言大全·讀書有妙法》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