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名言大全·精讀博覽得要義》的名人名言
既然你讀不了你所擁有的書籍,那么擁有你能讀得了的那些也就足夠了。
〔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期望一個人記住他讀過的全部書籍,恰如期望他能在體內儲存他吃過的全部食物。
〔德〕叔本華《附錄與補遺》
我們讀書之前應謹記“決不濫讀”的原則,不濫讀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論何時凡為大多數讀者所歡迎的書,切勿貿然拿來讀。
〔德〕叔本華《論文集·讀書與書籍》
讀書貴精不貴多。
〔古羅馬〕小普林尼《書信錄》
濫讀書的結果是有害于科學的研究的。
〔法〕 盧梭《愛彌兒》
如果過急地讀或過細地讀書的時候,什么事也不能理解。
〔法〕 巴斯卡《冥想錄》
讀之再讀。你準會覺得奇怪,昨天不懂的東西,今天竟完全懂得了。
〔法〕 雷納爾 《日記摘錄》
在無需細讀的時候,學會略讀的技巧是很有幫助的。正確的略讀可使人用很少的時間接觸大量的文獻,并挑選出有特別意義的部分。當然,有些寫作的風格本身就比其他更適合于略讀。對于嚴密推理或已經提煉的文章,或任何一篇讀者意欲深入鉆研的文章,則不可略讀。
〔美〕 貝弗里奇 引自《科學研究的藝術》
書籍用得好的時候是最好的東西; 濫用的時候,是最壞的東西之一。
〔美〕愛默森《愛默森文選》
讀書要像著書那樣審慎而有節(jié)制。
〔美〕梭洛《沃爾登·讀書》
經典作品是什么?它們是人類思想的最崇高記錄。它們是唯一預言性的、不朽的作品。
〔美〕梭洛《華爾騰》
讀新書如同吃新鮮面包,一開始還裝得下,但由于大腦消化不良,人會逐步被帶到死神的門前。
〔美〕洛威爾《寫給評論家的寓言》
精讀一本書,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尋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奧妙,這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對于書本上的東西,我們既不可存心挑刺找茬,也不可一味地盲目聽信,更不能拿它們當聊天的談資和說教的材料,而應該明辨良莠,潛心體會。有些書只能淺嘗,有些只能吞咽,只有少數一部分書才值得細嚼慢消化。也就是說,有些書只能挑選其中的某些章節(jié)隨便看看,有些只可粗略地瀏覽一遍,只有少數一部分書才值得通篇精讀,刻意理解。
〔英〕 弗·培根《隨筆集》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英〕弗·培根《培根論說文集》
與其匆匆博覽百本,不如徹底消化幾本。
〔英〕 弗·奧斯本 《訓兒》
對我來說,捧讀一部從未讀過的杰作就像結交一位新知; 重溫已讀過的書籍猶如與老友重逢。
〔英〕 哥爾斯密 《世界公民》
一個人寫他心中想的東西,可以寫得很快; 一個作家在閱讀上花大量的時間,閱讀是為了要寫作;一個人寫完一本書,至少要掀翻半個圖書館才行。
〔英〕鮑斯威爾《約翰遜傳》
讀書消遣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如果我們不學會這種消遣本領,就無法自得其樂。
〔英〕愛·格雷《法勒登手記》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宋) 蘇軾《又答王庠書》
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如欲求古今興之治亂,圣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宋) 蘇軾《又答王庠書》
大率學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濫百書,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諸書,則涉獵諸篇,亦得其精。
(宋) 黃庭堅《李畿仲帖》
學者觀書,每見每知新意則學進矣。
(宋)張載《語錄中》
讀書貴精熟,不貴貪多。
(明)胡居仁《居業(yè)錄·學問》
凡讀書,每處必求其實,自然有益。
(清)張履祥《楊國先生全集·愿學記》
讀書要有特識,依樣畫葫蘆,無有是處。而特識又不外乎至情至理,歪扭亂竄,無有是處。
(清)鄭燮《范縣署中寄弟墨第三書》
讀書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多,徒多徒爛耳。
(清)鄭燮《自序》
讀書,小作課程,大施功力。如會讀得二百字,只讀得一百字,卻于百字中,猛施工夫理會仔細,讀誦教熟。如此,不會記性人,自記得,無識性人,亦理會得。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讀書法》
大抵學者讀書,務要窮究,道問學是大事,要識得道理去做人。大凡看書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會,仍參諸解傳說教通透,使道理與自家心相肯,方得。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讀書法》
讀書貪多,最是大病。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自論為學工夫》
看文字卻是索居獨處好,用工夫方精專,看得透徹。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自論為學工夫》
觀書,須寬心平易看,先見得大綱道理了,然后詳究節(jié)目。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訓門人》
讀書之法,既先識得他外面一個皮殼了,又須識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訓門人》
讀書如煉丹:初時烈火鍛煞,然后漸漸慢火養(yǎng)。又如煮物;初時烈火煮了,卻須慢火養(yǎng)。讀書初勤敏,著力仔細窮究,后來卻須緩緩溫尋,反復玩味,道理自出。又不得貪多欲速,直須要熟。工夫自熟中出。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訓門人》
書宜少看,要極熟。小兒讀書記得,大人多記不得者,只為小兒心專。一日授一百字,則只是一百字,二百字則只是二百字。大人一日或看百板,不恁精專。
(清)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讀書法》
讀一書,專取一個注意點;讀第二遍,另換一個注意點。這是最粗的方法,其實亦是最好的方法。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使和本業(yè)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魯迅《而已集》
我讀書總是以少為貴,從不貪多。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
徐特立《革命老人徐特立》
在刻苦讀書的基礎上,還必須根據自己的性情、才學,量力而行,選定主攻目標,以期學有專長。
夏承燾《善于求教》
行萬里路,究不若讀萬卷書之重要。知識無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時間實在不夠用。所以,用功讀書開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時?
梁實秋 《少年心,無處尋》
人生如博弈,全副精神去應付,還未必能操勝算。如果沾染上書癖,勢必呆頭呆腦,變成書呆,這樣的人在人生戰(zhàn)場之上怎能不大敗虧輸?所以我們要鉆書窟,也還要從書窟里鉆出來。
梁實秋 《雅舍小品續(xù)集》
上一篇:關于《健身名言大全·精神是健康的醫(yī)生》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求知名言大全·累積學識為求知良方》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