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修養(yǎng)名言大全·批評是修身的清潔劑》的名人名言
反批評有雙重好處: 糾正錯誤觀點(diǎn)和宣傳關(guān)于藝術(shù)的正確意見。
〔俄〕普希金《致〈文學(xué)報〉出版人的信》
只有愛人的人才有權(quán)利責(zé)備別人,申斥別人。
〔俄〕屠格涅夫《羅亭》
不論是我國作家寫的還是外國作家寫的,凡是他覺得干雕琢而不符合真實(shí)和實(shí)際情形的,都要加以嚴(yán)格批評,毫不留情。
〔俄〕《普希金傳》
自我批評也就是最嚴(yán)格的批評,而且也是最有益的。
〔俄〕高爾基《給青年作者》
所謂批評家是思考他人思想的人。
〔法〕薩特《通向自由之路》
批評一個作家是容易的,要評價一個作家的真實(shí)價值是困難的。
〔法〕沃夫拿格《省察和格言》
在巴黎,真正的批評是在談話中制造的。
〔法〕圣佩書《我的毒》
倘若有人四處張揚(yáng)我的短處,即使他是我的一個仆人,也成了我的主人。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賢明的懷疑是對于好的批判的第一屬性。
〔美〕羅威爾《對批評的寓言》
能夠提出最有價值意見的批評家是大眾。
〔美〕馬克·吐溫《一般回答》
評論家——因為無人取悅于他而以難以取悅自負(fù)的家伙。
〔美〕 畢爾斯《魔鬼辭典》
藝術(shù)向完整進(jìn)展的時候,批評的技術(shù)也和它同步進(jìn)展。
〔英〕伯克《壯美和美》
采納少數(shù)友朋的忠告永遠(yuǎn)是名譽(yù)的; 因為旁觀者常比當(dāng)局者看得清楚,而峽谷更可以顯高山也。
〔英〕弗·培根《論從者與友人》
眼睛不能瞧見它自己,必須借著反射,借著外物的力量。
〔英〕莎士比亞《裘力斯·該撒》
在一個佞人的眼中,即使有像奧林匹斯山峰一樣高大的錯誤,也會視而不見。
〔英〕莎士比亞《裘力斯·該撒》
一般地說評論家們原本是想成為詩人、歷史學(xué)家、傳記作家的一伙人。在嘗試自己的才能失敗之后才轉(zhuǎn)向的。
〔英〕柯勒律治《講演莎士比亞和彌爾頓》
忠告在其最為人所需要的時候最難被人聽取。
《英國諺語》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欲論人者,必先自論; 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呂氏春秋·先己》
鳥鷇之卵不毀, 而后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后良言進(jìn)。
(漢) 劉向 《說苑·貴德》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惡。
(晉)傅玄《傅子·鏡總敘篇》
目短于自見,故借鏡以觀形;發(fā)拙于自理,必假櫛以修柬。
(北齊)劉晝《劉子·貴言》
從善則有譽(yù),改過則無咎。
(唐)吳兢《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見過忘罰,故能諫;見賢忘賤,故能讓; 見不足忘貪,故能施。
(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xùn)》
身者,事之規(guī)矩也,未聞枉己而能正人者。
(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xùn)》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
(宋)蘇轍《盛南仲知衡州》
有過而諱言,適重其過; 因言而遽改,適彰其美。
(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
人欲自見其形,以資明鏡; 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元年》
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宋)林逋《省心錄》
從人反躬者,鮮不為君子; 任己蓋非者,鮮不為小人。
(宋)胡宏《胡子知言·天命》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茍以細(xì)過自恕而輕蹈之;則不至于大惡不止。
(清)方苞《原過》
知過之謂智,改過之謂勇。
(清)陳確《瞽言·近言集》
我憎惡那些拿了鞭子,專門鞭撲別人的人們。
魯迅《魯迅全集》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
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大海所以不會枯竭,是因為它接受了四面八方的水源;革命戰(zhàn)士要不斷進(jìn)步,就要聽取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
《中國諺語》
辣椒辣口不辣心,好話刺耳出真情。
《中國諺語》
事實(shí)勝于雄辯,真理不怕批評。
《中國諺語》
奉承你是害你,批評你是愛你。
《中國諺語》
你最不愛吃的藥,往往能治好病,你最不愛聽的話,往往對你最有益。
《中國諺語》
犯錯誤危險,不接受批評更危險。
《中國諺語》
批評別人要誠懇,聽取意見要虛心。
《中國諺語》
上一篇:關(guān)于《智慧名言大全·才能是智慧之果》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guān)于《友誼·抒懷》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