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子尊學以隆國化,僮奴衣布,馬不秣谷,食飲之用,不過凡庶。|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什么意思|大意|注
-
·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聞人毀己而忿者,惡丑聲之加己,反報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
-
·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
-
·喜怒之言,勿出諸口;造次顛沛,勿忘于恕。|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學業在我,富貴在時。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時者靜以俟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妻子具而孝衰于親。|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技藝不可不學,勿妨本業。|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故為人子者,當思木本之源,須重慎終追遠。|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圣人聞諫若味甘,愚者得諫若食荼。|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子弟婿居官隨器自任調之,勿過其器而居人之右;子弟車馬服用無令越眾,則保家能治國。|
-
·憂人之憂,樂人之樂。|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人生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隨家豐儉,得以充饑便自足矣。門外窮人無數,有盡力辛勤而不得一飽者,有終日饑而不能得
-
·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于必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處己接物而常懷慢心、偽心、妬心、疑心者,皆自取輕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為也。|什么意
-
·與其溺于人,寧溺于淵,溺于淵猶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好論人長短,忘其善惡者,寧死不愿聞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憂與禍不偕,潔與富不并。|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弟之事兄于敬愛。|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夫物速成則疾衰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什么意思|大
-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足之行,當造膝諫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猶卒伍之于將帥,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視如朋輩。|什么
-
·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更宜每事韜晦,懼輕言之失為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夜臥不眠,常須息心定志,勿妄籌畫無益之事,及起邪思。|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無以相凌侮,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尚閑素,如此足無憂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
-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喪禮貴哀,佛事徒為觀看之美,誠何益,不若節浮費而依古禮,施惠宗族之貧者。|什么意思|大
-
·小男女尤宜親近有德,遠輕薄之徒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教以事親睦族,教子祀先,謹身節用,利物濟人,婚姻以時,喪葬以禮。|什么意思|大意|注釋|
-
·凌人者,人亦凌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小時無大傷,習性防已后。|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夫忠孝之于人,如衣與食,不可斯須離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身名美惡,豈不大哉,可不慎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陷人于危,必同其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帥人以正,誰敢不正;敬人以禮,孰敢不禮。使人必須先勞后逸,先功后賞。|什么意思|大意|
-
·君子居不欺乎暗屋,出不踐乎邪徑,外訥于言而內敏于行,然后身立而名著矣。|什么意思|大
-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有過不能改,知賢不肯親,雖生人世上,未得謂之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不登高,不臨深,不茍訾,不茍笑。|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與正人言,則其道堅實而不渝。|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言思乃出,行思乃動,勿輒有毀譽,勿輕論得失。|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吾沒后不得作道佛二家齋醮,此吾生平所志,若等不可違命作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
-
·以廉潔可以自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有輕論人惡者,及見貴勝則敬重之,見貧賤則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什么意
-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當務儉素,保守門風,不得恃相輔家事泰侈。|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務,非人之為,心自甘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亦勿放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不讀《詩》無以言,不讀《禮》無以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知子莫若父。|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夫人有善鮮不自伐,有能寡不自矜;伐則掩人,矜則陵人;掩人者人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也
-
·人惟有禮,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異禽獸之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節酒慎言,喜怒必思,愛而知憎,惡而知善,動念寬恕,審而后興。|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
-
·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什么意思|大意|注釋|
-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齒以剛亡,舌以柔存.》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鼴鼠飲河,不過滿腹.》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鶴一去不復返.》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鹿死不擇音.》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