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文學家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把美與丑作為主題,充分表現了人文主義的美學思想。主人公之一卡西莫多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少數民族吉卜賽的棄兒,生來畸形可怕,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收養,做院里的敲鐘人。他長年敲鐘,耳朵震聾了,仍然忠于職守,順從克羅德。當道貌岸然的克羅德為吉卜賽女郎愛斯梅哈爾達的美貌所傾倒后,瘋狂地“愛”上了她,不擇手段地指派卡西莫多去搶劫她。克羅德的罪惡企圖失敗后,又卑鄙地以嫁禍于人的辦法,把愛斯梅哈爾達送上絞架。在這危急之時,卡西莫多把她搶到教堂內避難。這個奇丑的敲鐘人,也對愛斯梅哈爾達的美十分傾心,但他的愛美卻是高尚的,具有人道和自我犧牲精神的特點,與克羅德出乎獸性的罪惡情欲完全不同。當愛斯梅哈爾達后來仍然被克羅德送上絞架時,他看透了克羅德的丑惡、殘暴和可恥,將他從塔樓上推下去,活活摔死。他自己則找到愛斯梅哈爾達的遺體,緊緊地抱著死去。后來,人們就把他們合葬在一起。作者以強烈的對比顯示著:隱藏在位居高級圣職的克羅德那美的形體里的是殘忍和充滿獸性淫欲的靈魂,隱藏在被上流社會視為粗野賤民的卡西莫多那丑的身軀里的是善良和充滿人性美的心靈;前者外貌美內心丑,后者外貌丑內心美。這一強烈對比說明人的內心美是最重要的,它決定人的本質。他們內心的美與丑,尖銳地表現在他們對美(愛斯梅哈爾達)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上:一是純真的愛美,一是對美的污辱和損害,后者不是愛美,而是與禽獸無異的性欲沖動。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就人的人性而言。在克羅德副主教身上,摻雜的獸性太多了,看不出他有幾分真正的愛美之心。
上一篇:《嚴肅的居里夫人——美的化身》中學生美丑觀寫作素材
下一篇:《油畫《父親》中的美與丑》中學生美丑觀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