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小說史》說: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在諷刺當時的洋場才子上,是很尖銳的。并且舉了第三十五回為例,這里僅節選一小節:“今天請的全是詩人,這個會叫做‘竹湯餅會’。我道:‘奇了,什么叫個竹湯餅會?’玉生道:‘五月十三是竹生日,到了六月十三,不是竹滿月了么?要請客,叫做湯餅宴。……’我請問那些人姓名時,因為人太多,一時混的記不得許多了,卻是個個都有別號的,而且不問自報,離奇古怪的別號,聽了也覺得好笑……眾人又問我的別號,我回說沒有,那姓梅的道:‘詩人豈可以沒有別號?倘使不弄個別號,那詩名就湮沒不彰了!所以古來的詩人,如李白叫青蓮居士,杜甫叫玉溪生’……又聽那人道:‘玉溪生是杜牧的別號,只因他兩個都姓杜,你就記錯了。’姓梅的道:‘那么杜甫的別號?’那人道:‘樊川居士不是嗎?’……忽然又一個道:‘我今日看見一張顏魯公的墨跡,那古董掮客要1000元,字寫得真好,看了他,再看那石刻的碑帖,便毫無精神了。’一個道:‘只要是真的,就是1000元也不貴,何況他總還要讓點呢!但不知寫的是什么?’那一個道:‘寫的是蘇東坡《前赤壁賦》。’”按:“湯餅會”亦稱“湯餅宴”。舊俗生兒三日設筵招待親友,稱“湯餅筵”。這些所謂文人附庸風雅搞不倫不類的“竹湯餅會”,自然可笑。至于玉溪生是李商隱的別號,卻被說成是杜牧的別號,樊川居士是杜牧別號,卻又扯成是杜甫別號,蘇東坡是北宋人,顏真卿是盛唐人,唐代人怎么書錄宋人的文賦呢?這些地方諷刺那些不學無術、不懂裝懂、附庸風雅的“洋場才子”的確很成功。
上一篇:《假道學范進守孝》中學生風格·幽默諷刺寫作素材
下一篇:《《死魂靈》可笑的源泉》中學生風格·幽默諷刺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