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晫·棘》注釋,意譯與解說
終南①之山,有棘②盈徑,骨柔而刺密,觸之者恒膠結不可解, 不受傷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人義形于色,褰裳而入,欲節節而斷之。孰知左斷于指,右曳其裙,憊已甚。君子曰:“斯人之嫉惡,是已;疾之而不以其道。茍挾斧斤求其本而刈之,何棘不去?”
——《雜著十種·寓言》
【注釋】
①終南:又稱南山。秦嶺山峰之一,在陜西西安市南。②棘:叢生的小棗樹,即酸棗樹。也泛指有棘的草木。
【意譯】
終南山的山路上長滿了棘,棘的主干柔滑而尖刺密集,觸到它的人常常被糾纏住而不能解脫,不受傷不罷休。人們因為害怕棘的刺,走路時都繞道躲避它。有一個人對此義形于色,憤憤不平,撩起衣裳長驅直入,想一節一節將棘折斷。沒料到左邊的棘剛被手指截斷,右邊的棘已纏住他的手臂,下邊的棘則鉤住了他的下裳,弄得他疲憊不堪。君子說:“這個人疾惡如仇,是對的;憎惡棘卻不能用適當的方法去鏟除它。如果拿了斧斤從棘的根部將棘砍斷,那么還有什么棘不能鏟除的呢?”
【解說】
文中那人因對棘之刺人,迫使人們繞道而走這一現象憤憤不平,義形于色,這種疾惡如仇的精神誠然可嘉,但他不是挾持斧斤去砍伐,而是赤手空拳,褰裳直入,這未免有勇無謀,有些不自量力了。人們必須記住,世上的壞事物往往不是一舉手就可以把它們打倒的,相反,它們常常是很頑固、很兇惡,甚至是頗為強大的。如棘,“骨柔而刺密”,決不是赤手空拳所能對付。棘有很好的柔性,徒手掊擊,勢必左支右絀,大敗而返。誠然,對于貌似強大的壞事物人們也沒有必要抱有恐懼心理,要相信真正有力量的還是屬于那些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壞事物大都外強中干,是“紙老虎”。因此,人們對棘存有畏懼心理,采取逃跑主義的態度繞道而走,始終不敢去鏟除它,這是懦弱,犯了投降主義的錯誤。其實,對于生活中類似于棘那樣的壞事物,人們只要勇于斗爭,并且善于斗爭,就沒有什么戰勝不了的。總之,與壞事物作斗爭,既不能激于大義,有勇無謀而犯盲動主義的錯誤,也不能聞風喪膽,不戰而屈而犯投降主義的錯誤,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行之有效的對策,并堅決而勇敢地去執行,那么再“棘手”的事情也會變得 “順手”了。
【相關名言】
逸者, 智之毒也; 懼者, 勇之仇也。
——崔敦禮
上一篇:《晏嬰·景公占夢》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王晫·棘》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