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
“脫”是形聲字。小篆從肉(月),兌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脫”。
《說文·肉部》:“脫,消肉臞也。從肉,兌聲?!保摚M其肉而變瘦。從肉,兌聲。)
“脫”的本義為肉去骨。如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狈褐鸽x開。如《韓非子·喻老》:“魚不可脫于深淵。”又引申指脫落、掉落。如歐陽修《秋聲賦》:“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又引申指脫下、取下。如《木蘭詩》:“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p>
又引申指逃。如成語“動如脫兔”,便是指行動猶如脫逃之兔,十分敏捷。又引申指冒出、顯露。如“脫穎而出”。事物脫落了,就不受拘束,故又引申指自然、不拘束。如“灑脫”。
上一篇:《腦》字義,《腦》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腦》
下一篇:《臼》字義,《臼》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