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
“癡”是形聲字。小篆從疒,疑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癡”;俗作“癡”,改為知聲。如今規范化,以“癡”為正體。
《說文·疒部》:“癡,不慧也。從疒,疑聲。”(癡,不聰明。從疒,疑聲。)
“癡”的本義為呆傻、不聰敏。如《世說新語·賞譽》:“王藍田為人晚成,時人乃謂之癡。”其中“癡”指的就是癡呆。
由呆傻引申指發呆。如《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那邊哭的自己傷心,卻不道這邊聽的早已癡倒了。”由發呆又引申指迷戀于某種事物而不能自拔。如“癡兒女”指的就是沉迷于愛情的男女。
在醫學上,“癡”指癲狂病、精神失常。
“癡”還是佛家用語,指的是愚昧無知、不明事理。如“癡定”指枯坐無慧。
上一篇:《疆》字義,《疆》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疆》
下一篇:《相》字義,《相》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