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樂壽堂旁邊,有一口水井,來這里游覽的人都要看一看井邊的說明文字。這就是著名的珍妃井。和光緒皇帝心心相印的珍妃,就是被慈禧太后命人推下這口水井淹死的。
宮帷秘聞、帝妃艷史,歷來是人們談資的一部分。因此,近一個世紀以來,珍妃的故事,也就難免被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搬進文學作品,搬上舞臺,搬上銀幕熒屏。比較早而又比較集中地描繪這一愛情悲劇的,是四十年代活躍于上海文藝界的姚克。姚克于一九四三年寫了話劇《清宮怨》,在當時受到“孤島”群眾的熱烈歡迎。一九四八年,姚克又將《清宮怨》改編成電影劇本《清宮秘史》,由香港拍片。
一、大選受屈
光緒帝自三歲被接進宮里,在慈禧面前長大,一晃,已經到了大婚的年齡了。經過繁瑣的手續,有五名秀女被送到了宮里。這五名秀女中,有一名姓葉赫那拉,是慈禧的侄女。其馀的,分別是兩家姐妹,他他拉家的長女和次女及德馨家的長女和次女。
光緒選妃,這件事本身就很富于戲劇性,也一直是后人們議論的重要話題。姚克《清宮怨.大選》這場戲里,細致地描繪了這一場面。
幕啟。首先是西太后交代給光緒說,一會兒候選的姑娘們來了,你選中誰做皇后,就把這柄玉如意交給她,選中誰做妃嬪,就把這兩對荷包交給她們。在這里,選誰做皇后,成了戲劇沖突的中心。或者說,慈禧的侄女能不能當選皇后,就成了大選的中心。對于光緒來說,有慈禧這—個“老佛爺”就夠他受的了,他可不愿意在自己的寢宮里再安上一個“釘子”。但是,他能夠按自己的意志去選擇嗎?劇中寫道:
光緒徐步下階,拿了玉如意,向右前方走去;西太后臉上登時變色。光緒走到他他拉次女跟前,伸手把玉如意遞給她。她剛要跪接,忽聽得西太后厲聲呼喚:
“皇帝!”
光:(吃了一驚,把雙手縮回。他他拉次女微微抬頭與光緒四目相對)
西:皇帝!(這一聲比剛才緩和些,但語氣卻更可畏)
光:(轉身走到階前)是,皇阿嗎。西:沒別的。你可別忘了剛才的話:要選一個有福氣,孝順的。(眼睛向葉赫那拉瞟去)
光:是,皇阿嗎。(氣餒地走到葉赫那拉跟前;這女孩子不等他授玉,就跪下預備接取了。光緒回頭看太后面色凜然,沒奈何只得把玉如意交給他的姑表妹,可是他掉頭不顧,臉色沮喪得發了青。西太后臉上卻浮著得意的微笑。)
慈禧又交代給大公主,讓她把兩對荷包交給他他拉家的姐妹倆。在這極為嚴肅的宮廷典禮的壓力之下,姐妹倆心里雖有十二分的委屈,也只得跪接謝恩。直到大家都走了以后,姐妹倆這才抱頭啜泣,哭了起來。
就這樣,慈禧的侄女被封為皇后,他他拉家的姐妹倆,姐姐被封為瑾妃,妹妹被封為珍妃。
光緒選定后妃的具體時間,史料中多有記載。據《清史稿.后妃列傳》、《清皇室四譜》以及朱壽朋編《東華續錄》記載,選后妃是在光緒十四年十月初五日(即公元1888年11月8日)。《人文月刊》第六卷第六期中,有白蕉的《珍妃之悲劇》一文,生動地記述了當時的具體情況:
慈禧太后為德宗(光緒帝)選后,在體和殿召備選之各大臣少女進內依次排立,與選者五人,首列那拉氏都統桂祥女,慈禧之侄女也(即隆裕),次為江西巡撫德馨之二女,未列為禮部左侍郎長敘之二女(即珍妃姊妹)。當時太后上坐,德宗侍立,榮壽固倫公主及福晉命婦立于座后。前設小長桌一,上置鑲玉如意一柄,紅繡花荷包二對。為選定證物(清例選后中者,以如意予之;選妃中者,以荷包予之)。太后手指諸女語德宗曰:“皇帝!誰堪入選,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言時即將如意授與德家。德宗對曰:“此大事當由皇爸爸主之(據宮監云,當時稱謂如此),子臣不能自主。”太后堅令其自選,德宗乃持如意趨德馨女前,方欲授之,太后大聲曰:“皇帝!”并以口暗示其首列者(即慈禧侄女),德宗愕然,既乃悟其意,不得已,乃將如意授其侄女焉。太后以德宗意在德氏女,即選入妃嬪,亦必有奪寵之憂,遂不容其續選,匆匆命公主各授荷包一對與宋列二女,此珍妃姊妹之所以獲選也。
兩相對照,可以看出, 《清宮怨》的描寫還是比較接近史實的。這里,我們的故事也就依《清宮怨》的描寫來展開。
二、患難同心
一晃,六年過去了。葉赫那拉女雖然把正宮搶到了手,但帝后之間根本沒有任何感情。倒是珍妃姐妹,很得皇帝歡心。尤其是珍妃,更以其純真、大膽和直率,贏得了光緒的心。但這也引起了隆裕皇后和慈禧的忌恨。
這天,珍妃穿上了男人的衣服,在同豫軒里,給姐姐照相。她不僅自己會照相,還叫一個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開了一個照相館。姐妹倆正玩得高興,隆裕來了。皇后是來求珍妃在皇上面前為她舅舅要差事的。但是珍妃不大情愿。于是隆裕就酸溜溜地說珍妃是光緒的心上人。珍妃自然不吃這一套,把她頂走了。隆裕告到了西太后那里,慈禧馬上帶人來了。她先是把前來為珍妃報信的一個太監打了八十大板,又冷言冷語地數落珍妃,還把東華門外的照相館奪了去,賞給了李蓮英。最后又奚落起珍妃的服裝來。珍妃只說了一句:“穿爺兒們的衣裳,不見得就犯了咱們的家法呀?”慈禧便大怒,她命李蓮英去剝珍妃的衣服,珍妃打了李蓮英一個耳光。慈禧又命小太監扯住珍妃,讓李蓮英去打,李蓮英剛要動手,光緒來了。他喝住了李蓮英。珍妃一頭撞在墻上,昏死過去……
九個月以后,珍妃的傷慢慢地養好了。這天晚上,同豫軒院子里靜悄悄的,珍妃坐在院子里,聽著遠處飄來陣陣凄涼的簫聲,自己也滿懷心事,彈起琴來。光緒怒沖沖地來了。他先是大罵了一頓李蓮英。剛才,他去見“老佛爺”西太后,李蓮英正和慈禧打牌。隔著竹簾他明明看見了皇帝,卻裝做沒看見,還攛掇老佛爺再打一副,叫光緒足足等了半個時辰。最后,還是光緒掏出了二十兩銀子,遞了“門包”,這才見到了“老佛爺”。
但珍妃更關心的,是光緒見到慈禧以后的事。當時清王朝和日本海戰失利,日本人提出了割地賠款的講和條件。光緒就是為了這個,去向慈禧請示的。
光緒十分難過,他沒辦法不接受日本人的條件。打仗吧?建海軍的錢讓慈禧修了頤和園。講和吧?日本人要求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還要求二萬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更讓他窩火的是,他這個皇帝,還要經常受太監李蓮英的挾制。他去向慈禧請示,講和可以,但不能接受那些喪權辱國的停戰條款。李蓮英就在一邊撥火說,當初開戰的時候,皇上也沒來問過老佛爺,如今吃了敗仗了,讓老佛爺給擦屁股來了。干脆,咱們娘倆去打仗,豁出這兩條老命來得了。慈禧一聽,干脆就把光緒給轟出來了。
聽了光緒的訴說,珍妃的雙眼噙著淚花。她既為親人遭受凌辱而難過,更為祖國大好河山要被肢解而痛心。但她一個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好辦法呢?
她只好勸說皇上。說咱們皇家的夫妻生活,還不如那些小戶人家。她說自己曾經看見過廣東的疍家,就是生長在珠江上的小百姓。她們沒有家,也沒有田地房產。他們總是兩口子住一只船,船頭上晾衣服,船梢上做飯,只憑著一支槳,今兒要到東,就到東,明兒要到西,就到西,那才自由自在哪!
光緒被這種描述吸引了。他沉浸在那種無憂無慮的境界里。可當他四面環顧,又發現手里少了一只槳。珍妃告訴他,槳是可以用手造的。光緒念叨著“槳是可以用手造的”,慢慢地抬起頭,熱烈地說:“那么我一定為了你,為了咱們的國家,造起這支槳來!”
在珍妃的鼓勵之下,光緒終于下定決心,要排除舊黨的干擾,整頓朝綱。當天晚上,他就趕走了慈禧派來催他去皇后處過夜的太監,隨后,就發布詔書,起用康有為等人,施行變法。
三、變法失敗
變法的詔書是發出去了,但朝廷中到處是太后的人。光緒仍然沒辦法左右局勢。這天是盂蘭盛會,光緒和珍妃躲在頤和園昆明湖一個僻靜的地方,欣賞著夜景。光緒告訴珍妃,榮祿總督請他和太后到天津去閱兵。珍妃提醒他說,這可能是太后的調虎離山計,但光緒明知如此,也覺得太后逼迫,自己又怎能不去?珍妃勸他先抓兵權,光緒覺得這話正合心思,因為他正準備召見直隸按察史袁世凱。二人正說著話,慈禧的轎子遠遠地來了。光緒夫婦慌忙跑開躲起來。轎子在兩人說話的假山石邊停下來。光緒和珍妃只得出來迎接。慈禧指責光緒越來越不孝順了。光緒連忙叩頭說不敢。慈禧說你既然還聽我的話,我先說一件事,看你依不依。光緒連說兒臣一定遵命。慈禧說,我要你把那個教你不孝順的康有為革職拿辦。到了這時,光緒只得俯首聽命。慈禧還不放心,讓二人跟著轎走。倒是珍妃假說玉鐲掉了,悄悄傳給王商一道手諭,讓康有為快快逃走。
過了幾天,光緒要召見袁世凱了,珍妃匆匆起來見駕。她說自己夜里做了一個怪夢,夢見皇上正在耍猴,可那只猿猴忽然偷偷地跑到了光緒背后,把鏈子套到光緒脖子上了。憑直覺,珍妃覺得這不是好兆,勸皇上取消這次召見。
可是光緒不同意。他說,形勢危急,太后馬上就要進城了,紫禁城內外,馬上會有一場大災難,在這種時候,不能為一個夢就把事情耽誤了。
光緒召見袁世凱,命他為欽差,給他一枝金箭,要他殺死榮祿,帶一萬新兵進京,圍住頤和園,請太后交出政權。
袁世凱回到天津,就投靠了榮祿。很快,紫禁城的侍衛換上了天津來的新兵。珍妃勸光緒逃走,光緒認為,自己逃到南方,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自己寧死也不干分裂祖國的事。珍妃對光緒愈加欽敬了。
慈禧又控制了局面。她除了殘酷屠殺變法大臣外,又想把光緒廢了。倒是一班大臣,懼怕南方民眾和洋人的勢力,勸她不要這樣做。面對慈禧的淫威,珍妃先是苦笑,然后禁不住笑出聲來。她痛斥慈禧,說太后為了自己抓權,不顧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明知道皇帝是個好皇帝,明知道康有為等人是國家的棟梁,明知道變法才能救國,可是還要迫害皇上,迫害康有為等人。
慈禧惱羞成怒,把珍妃關進了北三所的壽藥屋,把光緒軟禁在瀛臺涵元殿。
壽藥屋是個白天沒人、晚上鬧鬼兒的地方,蛇、老鼠、貓頭鷹,什么都有。珍妃住在這里,太監不拿她當人,一會兒數落她一遍,說她不如拿褲帶自個兒勒死算了。太監王商導引著光緒,來看珍妃。光緒看到心愛的人落到了這步田地,心疼得直叫“二妞”經過了這場磨難,光緒已經垮了,已經不是幾個月前那個勵精圖治的青年皇帝了。但是,珍妃則不然。她說,只要皇上還在世上,,自己就一定要活下去。太后已經六十五歲了,皇帝還不到三十歲,難道就不能為了國家,多活幾年嗎?
光緒又有些振奮了。
四、淚滿珍妃井
一九○○年,八國聯軍攻陷了北京城。慈禧在逃出北京之前殺害了珍妃。關于珍妃被害的經過,在白蕉的《珍妃之悲劇》中匯集了各種說法;《故宮周刊》第30期里載有:宮監”“宮女”的回憶。在裘毓鏖的《清代軼聞》、裕容齡的《清宮瑣記》、黃鴻壽的《清史紀事本末》、小橫香室主人的《清朝野史大觀》、英人濮蘭德和白克浩司的《清室外紀》、李書筠的《珍妃之死和李蓮英》(載香港《大成》雜志1982年第98期)等許多書刊中都有記載。上述材料中較為一致的說法,是西太后授意太監二總管崔玉桂把珍妃推入井中的。另有一些史料還記載,當珍妃被拉出來以后,還曾向西太后奏請“帝應留京以鎮人心”。《清宮怨》是這樣描述的:
洋人攻占了天津,西太后卻還在派人攻打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光緒又偷偷地來和珍妃會面。二人議論著太后的昏庸。珍妃拿出了她用木頭刻好的一只小船。船上還有兩個小絹人,光緒十分驚喜。小船上刻了“君乘破浪風,妾憶西江水”十個字。珍妃勸皇上不要跟著太后逃命,留下來,挑起國家的重任。光緒還沒有拿定主意,慈禧來了。她搜出了珍妃造的小船,把它放在當院燒了,又到處搜皇帝。太監王商假說皇帝已經逃走,這才哄走了慈禧。
經過這次搜查,光緒才下定了決心,不走了。他要與珍妃留下來,收拾殘局。
洋人快進城了,皇宮里亂了套。太監宮女們忙著搶東西往外逃。快槍隊不停地射擊,想攔住這些人。
剛三更天,慈禧就穿上了村婦的衣服,梳著漢人的發式,準備逃走了。她命人帶珍妃來,企圖讓珍妃來勸說皇上逃走。但是珍妃告訴她,是自己勸皇上不走的。慈禧羞惱成怒,剛要殺珍妃,皇上來了。慈禧慌忙命人把珍妃先藏起來,然后哄騙說,珍妃已在車上了。光緒先是不信,后見地上有一只小木槳,又聽太后在那里起誓發愿,這才上了車。
光緒剛走,慈禧便命人拉出珍妃,要把她扔進井里。珍妃全明白了。她覺得痛苦的,只是皇上怎么會這么不堅定,以至于中了慈禧的圈套。她喝退了太監,自己走到了井旁,仰天禱告:“皇上,你聽著,我在這兒!你回來吧!”一低頭,跳進了井里。
老佛爺一行人走了,光緒卻跑了回來。他兩眼發直,如在夢中,他沖到了井邊,喊著:“二妞,我回來了,我回來了,我回來了!哦,二妞兒!”
中國歷代帝妃中,最后一個愛情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光緒與珍妃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是罕見的。他們的愛情,是在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帝妃二人都是愛國的。珍妃聽到朝廷不得不割地賠款的消息時熱淚盈眶。光緒寧可留在京城過非人的生活,也不肯逃到江南去。因為他擔心此舉會造成祖國的分裂。帝妃二人又都是反對守舊,主張革新的。光緒親自主持了舉世聞名的戊戌變法,珍妃也積極支持皇帝的改革措施。他們心心相印,慘淡經營,要扶大廈于將傾。在當時革新力量十分弱小的情況下,他們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進行著殊死的搏斗。光緒與珍妃的愛情悲劇,固然是慈禧把個人利益置于國家利益之上的結果,但袁世凱之所以會出賣皇帝,仍然是當時中國各種社會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光緒與珍妃的愛情悲劇中,折射出的乃是中國的社會悲劇。
中國的封建帝王,有三宮六院。成群的妃嬪,莫不仰望君恩。帝王很難對某一女子產生專一的愛情,宮中女子,多是幽怨無依的。縱有金屋藏嬌之諾,且難免長門買賦之苦,何況他人?即便如洪升所寫《長生殿》中的唐明皇與楊貴妃,也很難引起人們的共鳴。楊氏兄妹的專權,是引發安史之亂的重要原因之一。帝妃之戀,竟把千百萬人民推入了內戰的火海,這種愛情,無論如何,是不值得大書特書的。而光緒與珍妃的愛情,則是純潔的,是深沉的,是崇高的。我們看一看珍妃的照片,就會明白,珍妃并非絕代佳人,光緒所喜歡的,不光是她的容貌,還有她的性格,她的志向,她帶給紫禁城的自由空氣。光緒從小看慣了慈禧的冷面、李蓮英的白眼,聽慣了軍事告急、政治經濟陷于絕境的消息。珍妃這里是他唯一的心靈安慰之地,在京師這片由人海組成的沙漠里,這里是他唯一的綠洲。蚌病成珠,可以說正是內憂外患,才造就了這帝妃之間的愛情。只是這株愛情之花大嬌嫩了,終于在一場暴雨之后落了。留給后人的,是巨大的憤慨和無盡的回味。
上一篇:《濃情化火燒祆廟》愛情文學賞析
下一篇:《瀟湘竹韻虞妃淚》愛情文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