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是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小翠》的女主人公。
小翠乃狐仙之女,為了替母報恩,當恩人王太常為癡兒元豐娶不到媳婦而犯愁時,她在母親陪伴下,以“貧家兒”身份來到王家“自請為婦”,心甘情愿地嫁給“絕癡”的元豐。按封建禮教的規矩,男女婚姻歷來聽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小翠卻不管這一套,她自找婆家,灑脫大方, “嫣然展笑”地來到王家,母親離去也“殊不悲戀”,更不顧王家“諸戚”的“共笑姍之”,毅然與癡公子元豐成婚。表現了非凡的勇氣和深摯的情義。
小翠性格開朗樂觀,天真活潑而又機敏頑皮。她在王家竟日“歡笑”,盡情玩耍,無拘無束,無憂無慮,一到王家,她“便即奩中翻取花樣”為操辦婚事而描龍繡鳳了。她還自制布球,穿上小皮靴,跟丈夫踢打戲鬧,使原先死氣沉沉的王家大院有了生氣。把球踢到家翁的臉上,她也一點不在乎。婆婆來呵責她時,她只是“俯首微笑,以手刓床”。過后仍“憨跳如故”,甚至在丈夫的臉上亂涂亂抹, “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受到婆婆的詬罵時,她“倚幾弄帶,不懼,亦不言”,把婆婆的話只當耳旁風。有時她索性關起門來,把元豐扮作楚霸王,自己扮作虞姬,“婆娑作帳下舞”,串演《霸王別姬》;又把丈夫扮作匈奴單于,自己扮王昭君, “髻插雉尾”,撥弄琵琶,串演《昭君出塞》。她就這樣縱情歡謔,毫無忌憚。
封建官場充斥著勾心斗角和傾軋,另一個官僚王給諫圖謀暗算小翠的公公王侍御,王侍御獲悉后整天憂心忡忡,一籌莫展。小翠設巧計為公公排憂解難。她假裝成“冢宰”,夜晚騎馬“馳至給諫之門”,故意大叫“我謁侍御王,寧謁給諫王!”竟使王給諫誤以為真, “疑冢宰與公有陰謀”而不敢再“思中傷之”,于是“謀遂寢”,并“益交歡公”。但王給諫并未從此死心,一有機會他還想陷害王侍御。當首相免官之后,一次有人寫信給王侍御,以私事相托,不料這封信誤送到王給諫那里。王給諫以為抓到了把柄,乘機勒索兩萬兩銀子。王侍御不知內情,就拒絕了他。于是“給諫自詣公所” “伺候久,怒公慢,憤將行。忽見公子袞衣旒冕,有女子自門內推之以出”,吃驚之余,他如獲至寶,哄騙元豐脫下這身衣帽,裹起來就走,以此為據,上奏皇帝,告發王侍御圖謀不軌。公婆“驚顏如土”大哭起來,以為大禍就要臨頭。他們哪里知道,小翠開這個嚇人的玩笑,正是挽救全家免遭災禍的高招。原來衣帽是她用高粱秸和敗布黃袱做的,有意讓王給諫上當受騙,把它帶走,去自投羅網,落個充軍云南的下場。替公公除掉了一個心腹之患。表現了小翠的足智多謀。
小翠辦事干練,胸有成竹。越是形勢緊急,她的玩笑越開得厲害,也就越顯出她的才能。她臉上總是帶著笑。初次見公婆,她“嫣然展笑”;踢球時“蹋蹴為笑”;受到婆婆呵責時,也是“俯首微笑”,后來竟發展到終日“喧笑一室”。偽裝冢宰一事被婆婆怒罵時,她“憨笑”不已;甚至公婆大怒“斧其門”時,她在內也是“含笑而告之”。婆婆向她探問身世時,她“坦笑不言”,元豐沐浴被悶致死,她竟“坦笑不驚”,婆婆氣極向她撞去,她仍是“囅然”笑答。直到最后也是“笑而焚圖”,燒掉元豐為她畫的像。幾乎小翠在哪里,哪里就能聽到她的笑聲。笑是小翠形象的主要特征,是她有自信心的表現。而不茍言笑的婦女向來為封建禮教所不容,小翠的笑也是對這種加在婦女身上的精神枷鎖的鄙夷和掙脫。
小翠是個明辨是非,為人正直,性格倔強的女子。當王給諫企圖暗害公公時,她勇敢機智地站出來與之作斗爭。但當得知公公想把玉瓶拿去賄賂權貴時,她便讓玉瓶“失手墮碎”,阻止他的不正當行為。當公婆不顧“身受再造之福” “交口呵罵”時,她再也不能以“憨笑”報之,便“盛氣而出”,離開了王家。即使兩年后丈夫在亭園內與她不期而遇, “請與同歸”,她也堅決不同意。甚至婆婆聞風趕來,“捉臂流涕,力白前過”,請求她一同回去,她也是以“峻辭”拒絕。表現了她性格中剛強的一面。
小翠追求自由純真的愛情。當初,公婆曾擔心小翠會嫌棄他們的癡兒子,可是小翠卻并“不為嫌”。當婆婆發怒,杖打元豐,元豐號啕大哭時,她馬上“色變”,且“屈膝氣宥”,對元豐多么心疼!婆婆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便“怒頓解,釋杖去”。這時小翠立刻“笑拉公子入室,代撲衣上塵,拭眼淚,摩挲杖痕,餌以棗栗。公子乃收涕以忻”,顯示了她溫柔多情的性格。至于把元豐扮作項羽和匈奴單于,自己扮作虞姬和王昭君,又何嘗不是她對未來愛情生活的憧憬?元豐病除后,夫妻共處“琴瑟靜好,如形影焉”,這些都顯出她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她在亭園中偶遇元豐,頭一句話便是:“二年不見,瘦骨一把矣!”愛憐之心溢于言表。
小翠的形象給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她的善良,智慧,俠義和勇敢,還有她那“嫣然展笑、真仙品也”的美貌,都給人以審美的回味。作者以洗煉的筆觸,生動刻畫了小翠的性格特征和活潑可愛的美的形象,一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既是對小翠的贊美,也是作者對現實世態的慨嘆。而反映小翠足智多謀的諸多描寫,又折射出了封建時代官場的黑暗和仕途的險惡。透過談狐說仙,人們感受到的則是塵世的善惡冷暖。
上一篇:《小團圓媳婦》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小通訊員》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