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威權不可當,非常富貴傾朝堂,門無珠履三千客,座有金釵十二行。”明代傳奇《紅梅記》中的反面人物賈似道出場時口占的這首上場詩,恰是這個炙手可熱、跋扈一時的權臣奸相的自供狀。的確, “平章軍國重事”的賈似道, “首居臺輔,專制朝綱,富貴傾朝,權謀蓋世”,是個地地道道的禍國殃民的劊子手、大奸賊形象。
兇殘暴戾、陰險毒辣是賈似道的主要性格特點,慘殺侍妾李慧娘,則是他兇惡本性的大暴露。賈似道在眾多姬妾的陪同下,畫船簫鼓,游賞西湖,侍妾李慧娘看見斷橋上站立的秀才裴禹,情不自禁地稱贊了一句:“呀,美哉一少年也!”可是,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贊語,卻招來了殺身之禍。因為賈似道看在眼里,恨在心頭,與風流倜儻的年輕才子相比,他顯然自慚形穢,嫉妒使他怒火中燒,權勢使他心狠手辣。盡管他當時強壓怒火沒有發作,還對李慧娘說了句“汝愿事之,當為納聘”的笑話,可是回府后卻耿耿于懷,坐立不安。李慧娘看上了一個美少書生,一念癡情,十分流盼,在賈似道看來,這不僅是大逆不道,而且簡直是對他的富貴權勢的直接挑戰。兇殘的本性使他殺心頓起: “不如輕輕斷送也,勾除俺胸中一筆。”于是,不顧李慧娘“一時戲言”的辯白和驚恐悲哭的告饒,賈似道親手揮劍,殘暴地刺死了一個手無寸鐵的弱女子。他慘殺無辜,恨猶未消,“想俺府中姬妾頗多,也將她做個例頭”。他用金盒裝著美人頭,假稱是李慧娘“聘儀”,招呼眾姬妾圍觀,唬得眾人倒地戰栗,妄圖以此殺一儆百。賈似道打著“齊家法”的旗號對李慧娘的殘害,集中地暴露了這個奴隸主、劊子手的兇惡本質,同時也反映了他十分虛弱的內心。
如果說,殘殺李慧娘主要表現這個人物的兇殘暴戾的話,那么,迫害裴禹則進一步展現了他的陰險毒辣。錢塘秀才裴禹,與盧府小姐昭容一見鐘情,聞知賈似道要強納昭容為妾,挺身而出,自充盧家女婿,一力抵擋,被賈府爪牙抓進府內。賈似道聞報大怒: “小子不達時務,敢與宰相做對頭。”而表面上他又要裝出尊重書生的樣子,于是就想出了“誘禁”的毒計:他一面謊稱府中欲請教師,要裴生屈居一載、將其軟禁在府中;一面又派人告知盧家:裴生已入贅相府,教盧小姐屈從丞相,同時準備強搶小姐成親。這條一箭雙雕的毒計,充分暴露出賈似道的陰險狡詐。不料盧氏母女聞訊,連夜逃往揚州投親,使搶親的爪牙撲了個空。賈似道算計落空,惱羞成怒,嫁禍于裴禹,令爪牙深夜行刺,以出胸中惡氣,這又將狠毒的心腸暴露無遺。殺姬妾、害書生,兇殘如虎豹,狠毒似豺狼,賈似道就是這樣一個草菅人命、喪天害理的劊子手。
不僅如此,這個殘暴成性的劊子手還是個荒淫無度、欺民誤國的大奸賊。他“造第葛嶺,危哉峻宇雕墻;座占西湖,終日朝歡暮樂”。為了縱情游樂,他獨霸了一座西湖,外人俱要回避,還拘留了船家為他服務;他強占良家女子,府中姬妾成群,但游湖瞥見盧昭容,又色欲熏心,要強娶為妾;他游經寺廟,大施淫威,向和尚敲詐勒索;他“一生富貴尊榮,還期壽算無窮”,在生日大擺壽宴,肆意搜刮,恣情宴樂:真可謂窮奢極欲,荒淫無度。此外,賈似道還欺壓鹽商,牟取暴利;假借公田,中飽私囊,逼得黎民百姓饑寒交迫,家破人亡,真是為所欲為,橫行霸道。更令人發指的是,賈似道只顧自己的享樂,置國家危亡于腦后。元兵攻打襄陽,緊急軍情接二連三地飛來賈府壽宴。且看他的丑惡嘴臉:
探子一報襄陽失陷,賈白: “邊情事有一分,這廝謊做十分,大驚小怪的還不走。”唱: “……追美酒金杯笑捧,華堂春色濃,有佳人承奉,天大軍情莫來驚動!”
探子二報元兵沖破襄樊,要宰相親自出征,賈白: “阿呸!他們性命值錢,我的性命不值錢么?叫左右推出去捆打一百……如再有言邊事者斬!”
探子三報襄樊俱破,宋朝大勢已去,賈白: “偌大江山一半已屬胡兒,何況些須地方,一發讓他罷了!這等就大膽來打下相門,有禁在先……叫左右綁出去斬了。”
在軍情緊急、國難當頭之時,身為“平章軍國重事”的賈似道竟仍然醉生夢死,濫施淫威,隱瞞軍情,貽誤戰機,實在是個欺民欺君、誤國賣國的十惡不赦的大奸賊。
賈似道惡貫滿盈,終于激起民憤:受害的百姓群聚控訴,耿直的秀才仗義執言,剛正的朝臣齊聲彈劾。賈似道終于先以欺君誤國的罪名被貶商州團練副使;繼而在漳州木綿庵內,為押解官所誅。消息傳出,人心大快,這個禍國殃民的奸賊終于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紅梅記》中賈似道這一反面形象,有著深刻的典型意義。劇中突出這個劊子手加大奸賊之所以能飛揚跋扈、為非作歹,關鍵就在于他有權有勢。正因為他位居宰輔,權傾朝廷,所以敢無法無天、為所欲為。他驕奢淫逸,縱情聲色;他殘殺無辜,迫害忠良;他魚肉百姓,貪贓枉法;他隱瞞軍情,禍國殃民;他在顯赫權勢的羽翼下干盡了壞事!正是炙手可熱的權勢使他肆無忌憚,正是妄自尊大的心理使他喪心病狂,而這一切,又恰是封建社會中得勢權臣的形象寫照。它告訴我們,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下,權勢就是罪惡的淵藪,奸臣當道,小人弄權,必然是民不聊生,國家危亡。劇作通過對賈似道罪惡的揭露,實際上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賦予他這種權勢的腐朽社會以及最高統治者,而賈賊的可恥下場,則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心聲,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民的力量。
賈似道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他在南宋末年專擅朝政,賣國乞和,隱匿軍報,最終兵敗魯港,直接導致了南宋的滅亡。《紅梅記》將這一歷史人物藝術化、典型化,著力刻畫和鞭撻了他的險毒兇暴的性格特征和腐朽丑惡的內心世界,使之成為古典戲曲舞臺上一個較為成功的反面典型。
上一篇:《賈仁》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賈寶玉》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