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襲人是《紅樓夢》中最具奴才性格的典型。
她原是賈母之婢,本名珍珠。賈母因溺愛寶玉,恐寶玉之婢無竭力盡忠之人,遂與了寶玉。寶玉因這丫頭姓花,就根據古人的詩句“花氣襲人知驟暖”,隨口給她起了個名字叫襲人。
襲人出身窮苦,在母兄“沒飯吃”時,以“賣倒的死契”斷賣給賈府作女婢,是一個沒有社會地位,沒有人生自由,沒有獨立人格的奴隸。
襲人雖說不識字,但對自己的處境和命運,是有所考慮和認識的。進入賈府之后,她遵循封建禮教的一切規矩,接受封建思想的一切熏陶,因而深得賈府統治者的稱道。賈母說她“心地純良,克盡職守”。而她也認定賈府是“慈善寬厚人家”, “使她吃穿和主子一樣”,又福蔭了母兄“家成業就”,遂深以為“幸”,進而產生強烈向上爬的欲望。
襲人清楚,決定自己命運的,是賈府中具有“命根子”地位和“接班人”前途的寶玉,因此,她曾不止一次地規勸賈寶玉,要順從地走封建統治階級給他規定的道路。她更清楚,決定著寶玉命運的,則是賈府的統治者王夫人、賈政和賈母等,于是,她對具有“異端”傾向的寶玉“克盡職任”,努力巴結,但又并非百依百順。恰恰是在最根本之點——即在對寶玉的生活意向上,和寶玉背道而馳。她扮演的是一個“不在其位”而“謀其政”的封建衛道士的角色。這是因為,襲人看準了賈府統治者意圖把寶玉培養成一個關心“仕途經濟”的能克繩祖武、承官襲爵的“接班人”。也只有這樣,她這個未來的“屋里人”才有依靠,才有真正的發展前途。因此,她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包括獻上肉體),對寶玉進行了無休止的“爭取”。在“情切切良宵花解語”一節中,襲人想到“寶玉性格異常……任情恣性,最不喜務正。每欲勸時,諒不能聽。今日巧有贖身之論,故先用騙詞以探其情,以壓其氣,然后好下規箴”。故意說她家里明年贖她回去,入情入理地說出許多必然可以獲得出去的理由,說得寶玉信以為真,淚流滿面;這才又委委婉婉地提出: “果然留我,我自然不去”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 “你真愛念書也罷,假愛也罷,只在老爺跟前,或者別人跟前,你別只管嘴里混批,只作出個愛念書的樣兒來”,“還有更要緊的一件事,再不許弄花兒,弄粉兒,偷著吃人嘴上的胭脂,和那個愛紅的毛病了。”在此后,作者又接著寫“俊襲人嬌嗔箴寶玉”,描寫她如何繼續用力控制寶玉。尤其在三十二回賈寶玉挨打之后,這種“爭取”和“控制”,表現得更為直接和露骨:在寶玉被抬回怡紅院之后,襲人見他傷勢很重,剛咬著牙說了一句“我的娘,怎么下這般的狠手”,便立即轉入:“你但凡聽我一句話,也不得到這步地位。”她對王夫人說: “若論理,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兩頓,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么事來呢。”這里,襲人雖有對寶玉的痛惜之情,但最主要的是埋怨寶玉不聽她的規勸,是“越軌”行動,因而是“自作自受”。接著,她并對王夫人建議把賈寶玉搬出大觀園,說: “如今二爺也大了,里頭姑娘們也大了,況且林姑娘寶姑娘又是兩姨姑表姊妹,雖說是姊妹們,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處,坐起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懸心,便是外人看著也不像。”王夫人聽了她的話, “如雷轟電掣的一般”,并且非常感激她。這說明花襲人和賈政、王夫人的封建主義立場是完全一致的。她這次進言除了根據平時對寶玉的看法而外,當然和她有一次被寶玉誤當著黛玉,向她吐露心事很有關系。然而她這次進言并沒有把這件具體的事告訴王夫人,只是從封建大道理來講。當然,這次進言不僅她本人大得王夫人賞識,而且引起了王夫人對于寶玉私生活的更加注意,并和后來晴雯、芳官被逐密切相關。但這也并不能說她個人特別奸險,而是寫出了篤信封建主義的人自然會形成一個壁壘,自然會一致反對賈寶玉的叛逆。睛雯被逐以后,賈寶玉說,怡紅院有一株海棠花無故死了半邊就是預兆。花襲人不相信草木和人有關。寶玉又說,許多有名的人的廟前或墳上的草木都有靈驗。襲人說: “晴雯是個什么東西,就費這樣心思,比出這些正經人來?還有一說,她縱好也滅不過我的次序去。便是這海棠,也該先讓我,還輪不到她。”作者對這個庸俗不堪的封建主義的信奉者作了有趣的嘲諷,在“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上,就剛好把晴雯排在她的前面。
花襲人的身份、教養和個性都跟薛寶釵不同,她也不像薛寶釵那樣聰明、美貌。王夫人說她“笨笨的”。賈母說她像“沒嘴的葫蘆”。這個人物的形象就和她的思想上的近似者區別開來了。第三回還寫明她有這樣一個性格上的特點: “這襲人亦有些癡處,服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如今服侍寶玉,她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高鶚的續書寫她出嫁那一段,是和這種性格符合的。
總之,花襲人性格的出現和存在,是當時歷史土壤的產物,包括有政治的、經濟的和思想的許多原因。一方面,封建力量還很強大,需要大大小小的奴才來作他們的附庸;另一方面,一個奴隸要爬上去,既要有當奴才之志,還要有當奴才之才。襲人有可能成功,然而她最終還是失敗了。
上一篇:《花木蘭》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荷荷》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