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烽在一九五九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我的第一個上級》中塑造了一個既有實干精神又有科學頭腦的縣水利領導干部老田的形象,給那個愚昧浮夸的歲月痛下了一個嚴肅的針砭。
老田是本縣田家莊人,父親生前是那一帶很有名望的水手頭。他十來歲便跟著父親在堤上學做事,膽大心細,有股鉆勁,二十多歲就成了治水的紅人。解放后,他當上縣的水利技術員,后來入了黨,又經水利訓練班的進修,本事更高,干勁更足,成了遠近聞名的土水利專家,縣里一些大的水利工程,幾乎全是他親手設計的。
如今,他已近四十歲,是縣農建局的副局長,兼縣防汛指揮部的副總指揮。他,四方臉,光頭,面色蒼白,三伏天還披著件夾衣,下身穿著條黑棉褲,褲腳還是扎住的,頭上倒戴了頂大草帽。即使被自行車撞倒,還是和和平平的,似乎壓根兒不懂生氣這件事,慢慢地爬起,拍了拍身上的土,照舊背起手,低著頭,邁著八字步走了。他是個怪人,于的是緊要無情的治水領導工作,卻養成了那副“疲性子”,講起話來總是少氣無力,處理問題總是沒緊沒慢拖拖拉拉,好像什么事都無法使他激動。
就是這樣的一個怪人,乍聽到組織部給他調來了一個新同志時, “連頭都沒抬”,而當他聽到調來的新同志是水利學校剛畢業的洋學生時,終于“放下筆,抬起頭來”。就是這樣的一個怪人,聽到安樂莊汽車路東決口,流量有一百多個,他不動聲色,反而躺下了,平平淡淡地說: “沒甚要緊,這只是下游幾個村少澆點地!”而當他得知三岔河的水漫到龍王廟背后,他就知道“那至少有九十個”流量,是個“要命”的問題,急忙行動起來。就是這樣的一個怪人,一點不起眼,甚至還有些討人厭,而他竟能不看渠道圖,就能熟練地指揮抗洪戰斗,知道應該“要防守哪段河堤,開哪個支渠閘,閉哪個支渠閘,先往哪個水庫蓄,后往哪個水庫蓄”,……熟悉得“好像在數自己的手指頭”,整個指揮部的目光都會一齊向著他。就是這樣的一個怪人,平素是那樣的疲軟拖沓,毫無精神,而一旦遇到險情,會一手提著根棍子,一手拿著件雨衣,神氣全變了,精神抖擻,滿面紅光,在月黑星稀的鄉間小道上,疾走如飛,連小伙子都得氣喘吁吁地小跑跟上。……
原來他是一個相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領導者,他看夠了人浮于事的弊端,他曾得益于科技文化知識的澆灌,于是就有了一番對“洋學生”的深情和企盼。他經年地活躍在水利戰線上,對全縣的水利情狀,它的歷史和現狀,捉摸得太清楚了,他不愿意一味的風風火火,而特有他的實事求是,輕重緩急趨使他始終嚴肅鎮靜,在“要命”的險情下,也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指揮員。他的“慢、疲、怪”,既是氣質上的沉著,又有著積勞成疾的生理迫壓,數十年來他是任勞任怨,腳踏實地的,在箭在弦上的關頭,他一改常態,不慢,不疲,不怪,放射著革命英雄主義和科學求實相結合的忘我犧牲精神光彩。
小說的后半部,老田的形象曾被茅盾稱許為“寫得龍拿虎跳”。在海門村堵決口的最后階段,洪水更猛更急,木樁剛打下一半就被沖走,連指揮打樁的老把式老姜頭也氣喘吁吁地打退堂鼓:“堵不住啦!我是沒有這個本事了!”軍心動搖,群情大嘩。在這不容間發的時刻,老田以驚人的魄力控制住局面,盡管老姜頭是他的父執,平素很尊重這位老前輩,這時他卻“像只猛虎一樣轉臉對老姜頭吼道: ‘非堵住不可!你再胡說八道惑亂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你要敢離開這里一步,我馬上把你推下去!’”是高度的對群眾利益的自覺,是嚴肅的黨性的原則,使老田力挽困厄,竟至嚇得老姜頭“蹲在那里一句話也沒敢說”。
為了保證下樁的順利進行,作為一個黨員干部,老田在危急的當口,不顧個人病痛安危,一聲“會水的,跟我來”,吸引了五、六個壯小伙子,他們一個個跳下狂暴的洪水中。 “老田拉著長長的隊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沖得人們東倒西歪,但人們仍然不顧一切的往前走”,他被巨浪擊倒三次,“跌倒爬起”,繼續掙扎著前進,終于筑成“人堤”,保證了搶險的完成。當人們都興高采烈地歡呼勝利時,老田還站在水里, “緊抓著電線桿,身子趴在沙袋上”,他已經不省人事了。一這是小說給老田留下的最后的偉岸的形象。叱咤風云的是英雄,默默無聞的也是英雄。老田是默默無聞的英雄,甚至在常時會默默無聞得極怪,但他是一種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猶如磁石一樣吸引著群眾,因為他是群眾利益的代表者,也是群眾利益的捍衛者。他尊重科學,他相信群眾,他以身作則,他摒棄了一步登天的夢幻,腳踏實地地帶領群眾支撐著人民共和國的雄偉大廈。
小說運用第一人稱敘述,通過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的“我” 的眼光,逐漸展現老田外表疲沓而內心沉著果斷的性格特征。并且這種表現往往是順著由表及里的方向,步步深入,在具體塑造老田時,作家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小說中老姜頭的形象對老田大有烘云托月的作用,表現了老田與群眾深厚密切的聯系,群眾對他的期盼、信任、支持和關心。搶險一段,作家重彩飛揚地鏤刻了老田的英威精神,是很難使人忘卻的。
上一篇:《老包》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老通寶》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