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龍
中篇小說。作者王朔。發表于《收獲》1987年第6期。小說敘述了幾個“頑主”開公司搞社會服務的過程。于觀、楊重和馬青開了個“三T”公司,他們的業務就是“替人解難替人解悶替人受過”,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自命為“作家”的寶康來到了“三T”公司的辦公室,他想讓“三T”幫助他成名。由他出錢,公司買來獎品,舉行青年作家“三T”杯發獎大會,他將和請來的著名作家同臺領獎。經理于觀故作糊涂地和寶康辦成了這筆交易。楊重受大夫王明水委托去赴一個姑娘的約會。姑娘叫劉青萍,他們聊得很投機。一個粗壯的漢子坐在于觀辦公桌對面,他自稱活得無聊,任憑于觀怎么開導,他都沒興趣,他只想抽于觀兩個嘴巴解悶,于觀怎么也不肯答應,那漢子哭著拿了掛號費走了。馬青到一個年輕的少婦家里,替她丈夫挨罵。馬青受打罵時機靈的表演,使少婦笑得很滿意。楊重還在和劉青萍閑聊,他大談著人生,可知識有限,漸漸地“頂不住”了。于觀和馬青來幫他解圍,他們把她帶到游樂場,玩了一回碰碰車,被撞得臉發白、腿發軟的劉青萍趕緊地和他們再見。他們三個在街上閑逛的時候碰上了大熟人丁小魯還有她的女伴林蓓。在丁小魯家,他們嘻嘻哈哈地做了頓晚飯吃,林蓓怎么也看不慣他們的不真誠。寶康的發獎大會終于開幕了,馬青把腌咸菜的壇子當成獎杯發了下去,鬧得不亦樂乎。寶康看上了林蓓,他宴請了丁小魯、林蓓、于觀等,還帶來了他的“老師”趙堯舜。趙堯舜以青年導師自居,對這幫年輕人,又是說“理解”,又是講“希望”,可于觀他們壓根兒不以為然。王明水要和劉青萍散伙,又委托“三T”公司的人去向劉青萍告吹。于觀耐心而機智地完成了王明水的任務,他細心地開導了劉青萍,勸她想得開一點。于觀的父親找到了“三T”公司,對兒子的所作所為很是不滿。于觀回到家里以后,父子倆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的爭執。趙堯舜常來“三T”辦公室閑坐,他們討厭他的說教,把他氣走了。于觀們覺得心里憋氣,跑到街上直想找人打架。舞會上,他們在瘋狂的節奏中,玩得倒也開心。小說通過于觀們的生活和行為,向人們展示出一種別具一格的生態和心態。他們對什么都不認真,對什么都無所謂,在不真誠和不嚴肅中玩世不恭。小說中于觀的話,是他們的一種自我概括:“我們可以忍受種種不便并安適自得,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完美無缺的玩意兒,哪兒都一樣……我們并沒有覺得受了虧待憤世嫉俗……既然不足以成事,我們寧愿安靜地等到地老天荒。”小說在結構上散漫、灑脫,沒有完整的情節,更沒有大段的分析,有的只是生活的片斷和瀟灑的調侃。小說語言的幽默和諷刺意味很強,活潑而玩味十足,符合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小說曾被改編成同名影片。
上一篇:劉圣宇《頂凌下種》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董瑾《風云初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