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魯俠
長篇小說。作者梁曉聲。發表于《十月》1986年第2、3期。小說描寫了北大荒數十萬知青回城以后,在生活的洪流中為理想而奮斗、搏擊、自強不息的故事。1979年冬,一場大雪紛紛揚揚普天而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四十萬知識青年開始了如錢塘江潮般迅猛的大返城。A市是火車運行的第一大站,在這里將拋下兩千多知識青年。站口擠滿了接站的人。原建設兵團的女教導員姚玉慧走下火車,弟弟乘著當市長的爸爸的高級小轎車已在站外等候多時?;氐郊抑?,父親憂心重重,A市人口將在幾天內增加二十多萬。姚玉慧向爸爸表示,自己決不會成為二十多萬人中特殊的一個。她舒適地躺在床上,半醒半睡,四周靜悄悄的。這種靜多么美好!在北大荒的十一年中,從未有過這樣美好的享受。女教導員、女政委、女常委……歷史在它的某一時期不允許這樣的女人更像女人。女教導員不是女人,而是黨的一級“代表”。營長經常說他最了解她,然而,除了原則性強、組織能力強、責任心強……除此以外一無所知。返城幾天后她第一次走出家門。郭立強與返城知青徐淑芳在舉行婚禮,兵團戰友王志松卻為他們送去了花圈。徐淑芳割破了手腕。知青劉大文在街頭賣煙,市場管理員沒收了他的香煙,把姚玉慧也帶到了市場管理所。姚玉慧給父親打了個電話才算救了駕。劉大文有副好嗓子,在北大荒時沈陽軍區文工團、省歌舞團都調過他,師里就是不放。返城后不僅夫妻兩人沒有工作,還有兩個幼小的女兒。郭立偉費盡心機為哥哥搞了病返證明,盼望哥哥早日成家。他決心找送花圈的王志松報仇,原來徐淑芳的回城名額是王志松讓給她的,而徐淑芳“背叛”了對王志松的愛情。王志松終于有了工作,他和同連返城知青嚴曉冬、姚守義一起來到酒館喝酒。王志松與中學時一直追求自己的女同學吳茵邂逅,遭到酒館里的社會青年侮辱后,雙方大打出手,王志松三人被關進公安分局的拘留所,幸虧吳茵向公安局長說情,才將他們放出。市長家中,全家人圍桌而坐,預備向女兒姚玉慧祝賀三十歲生日。當最后一支蠟燭被姚玉慧吹滅時,姚守義在家穿完了第一百零三支糖葫蘆。返城知青沒有一個不在為待業困擾。師范學院師資進修班招收一百五十名學員,這在無數返城知青心中喚起了各種各樣的幻想。由于名額分配不公,知青在學院聚集鬧事。姚玉慧把報考表讓給了姚守義。在省教育廳的母親向姚玉慧透露:師資班是專為解決一批干部子女的就業問題而招的,將來的分配去向也不是中學。真相一披露,臨考那天,返城知青“大鬧考場”。晚報記者吳茵連夜趕寫《“師資培訓班”考場事件紀實》。小說致力于人物命運的敘述和內心世界的挖掘,情節自然,場面多彩,語言機智并富于哲理,是知青題材的長篇小說中影響較大的一部。
上一篇:羊子《雪地里打鳥》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土菊延《雪浪花》當代文學作品賞析